心系文化强国担使命 “译”出多彩贵州谱新篇

视听产品部 | 2024-11-18 09:4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24年4月至11月,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心系文化强国担使命、‘译’出多彩贵州谱新篇”行走的“大思政课”。

做红色文化传承者

7月18日,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并对纪念馆内陈列展示内容、标识标牌内容的翻译进行学习,查找、采集和整理翻译不当的内容。

志愿者们表示,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传递,纪念馆每条陈列内容、标识标牌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红色文化的符号,必须要细致地对照原文与译文,努力确保每一句话都能准确传达其内涵,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都能体会到这段厚重的历史。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翻译,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对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都持严谨态度,确保翻译既准确又恰当。 

做中国形象传播者

8月22日至8月31日,由国际攀岩联合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和贵州省体育局、共青团贵州省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4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在贵州成功举办,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为赛事提供了翻译、会务支持。 

志愿者们表示,青春是我们的旗帜,奉献是我们的追求。通过本次志愿活动,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完成了协助大型国际赛事顺利举办的任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的业务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和青春风采,向世界展现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做旅游产业助力者

11月2日,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该校研究生会成员、全媒体记者团成员前往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黔灵山公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对陈列展示内容、公园内标识标牌内容的翻译进行学习,查找、采集和整理翻译不当的内容。

志愿者团队以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公众对公园标识标牌等的建议和意见,对景区标识标牌等翻译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和校对,对有歧义的翻译内容进行讨论并形成校对意见。

志愿者纷纷表示,黔灵山公园是贵阳市著名景区,是贵阳市打造的城市旅游名片,也是中外游客来筑旅游的必经打卡地,陈列内容和标识标牌的规范翻译,将对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传达精准信息,进而提升游客体验感及满意度,有助于展示“多彩贵州”良好形象,助推贵州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做乡村振兴助推者

11月3日,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该校研究生会成员、全媒体记者团成员前往花溪区乡村旅游示范地、位于花溪区石板镇境内的AAAA级景区天河潭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对景区标识标牌内容的翻译进行学习,查找、采集和整理翻译不当的内容。 

志愿者纷纷表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是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的绿色产业。贵州地处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贵州乡村旅游的景区标识标牌翻译代表着景区形象,是传播景区文化、贵州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搜集、整理和校对这些标识标牌翻译,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打造景区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做历史文化守护者

11月10日,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该校研究生会成员、全媒体记者团成员前往明清两代军事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古镇接受历史文化学习,对景区标识标牌内容的翻译进行学习,查找、采集和整理翻译不当的内容。

志愿者团队对景区各景点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文化风俗等进行了学习和调研,调研组对景区标识标牌等进行了学习、采集和整理。问卷组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和景区商户进行了调查。

志愿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被青岩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震撼,青岩古镇作为贵州历史文化名片,是贵州历史文化、旅游体验的窗口,青年学生有义务为守护和宣传这一名片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步,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还将组织师生志愿者积极参加到行走的大思政课中,结合专业特色,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对贵州旅游景区内的陈列内容、标识标牌内容的翻译进行学习、采集和整理,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提交主管部门,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服务贵州“四新”“四化”和“四大文化”工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