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会议在贵阳举行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05-24 23:31

5月24日,贵州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暨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在贵阳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推动贵州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 用先导区”建设,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当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专家代表一行前往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园进行参观,共同研究讨论贵州省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短板研发需求清单,并举行了“罗锡文院士创新团队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据悉,“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由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从农机研发制造、市场销售、推广应用三端谋划布局,成立研发制造中心和推广应用服务中心,即“一平台两中心”。

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园占地面积100余亩,园区主要开展农业装备研发制造、适应性改造、农机熟化定型、农机交易、农事调度、农机技术培训、零配件供应等业务。目前,产业园建有贵州省首个最大的山地农机交易市场,设置专家工作站、适应性改造车间、熟化定型基地等。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负责人发布关于支持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建设研发制造、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三个基地”,探索政策体制上创新,解决“购机难、用地难、兑付难、激励难”等“四难问题”,着力打造自主可控、高质量、高效能的山地智能农机产业链,构建“央黔筑资源互补、农工贸同步发力、产学研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的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会上出台贵阳市十条支持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措施,全力支持农机研发联合攻关、农机研发科技创新、农机企业做大做强、农机交易市场建设等。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各专家代表就山地智能农机进行发言交流,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会议强调,此时正是夏种夏管关键时节,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毫不放松抓好夏种夏管各项工作,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要抓好面积落实, 各地要组织开展摸底核查,是否完成种植任务,对面积不足的,在保证水稻栽插面积的基础上,抓住夏种最后关键时期,及时补种夏玉米,完成播种任务。要抓好技术落实,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农业生产年景一般,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风险高,发生时间早。各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查墒情、苗情、病虫情,指导群众及时看苗追肥,遏制病虫害暴发危害,全力搭好丰收架子。要抓好资金落实。各地要统筹用好已下达粮油生产项目资金,禁止以任何方式截留挪用。及时将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物资兑现到老百姓手中,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确保不误农时。

此外,省山地智能农机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签约、省山地智能农机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进行签约;贵阳市政府副市长冉斌向罗锡文院士颁发聘书,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向贵阳市农投集团授牌“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刘彩玲向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授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园,产业园内各式各样的农机正在进行工作演示,现场入驻农机企业、商户28家,展出100余台套大、中、小型农机设备,涵盖“耕、种、管、收、烘”全生产过程的农机需求。

省内外各专家代表、省农业农村厅部门负责同志,省农科院、各农业农村局、农投公司及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