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贵州研究基地成立

原创 | 2024-11-18 18:21

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2024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近现代新闻生产、流转与消费研究”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近现代新闻生产、流转与消费研究,我院院长钟华教授、新闻系专业教师李娟参会。

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了主题报告嘉宾们就“中国近现代新闻生产、流转与消费研究”有关话题分别作主旨发言。

开幕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蒋建国教授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为贵州研究基地授牌。

贵州研究基地负责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钟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贵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也见证了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承蒙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成立贵州研究基地,这既是对贵州新闻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深切期望和鞭策,也标志着我院贵州新闻口述史项目的正式启动。在新闻史学研究方面,学院陆续展开了贵州三线建设地方新闻工作者口述史研究工作、贵州少数民族影像史和贵州电影史研究,建立相关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正在进行贵州新闻口述史的整理工作。贵州研究基地将紧密围绕贵州新闻史的研究主题,秉持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加强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深化对贵州新闻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本次学术年会还设立了十个分论坛,设有”党报党刊研究”“地方媒介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研究”“报人与职业群体研究”“媒介与政治研究”“媒介生产与阅读研究”等十个子议题,采取线下研讨的形式。

新闻不仅是信息的呈现,还存在复杂的循环系统和意义网络。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中,新闻内容和具体文本一直备受重视,但从“媒介物质性”角度看,新闻形态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近现代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交通网络的延展,发行系统的推广,新闻的可得性、可流通性、可消费性逐步彰显。从生产、发行、流通与消费的循环系统探讨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探究新闻作为消费品如何“进入”消费者的精神世界,由此延伸出不少有意味的议题。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