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瘾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今时代,几乎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浸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之中。网络对儿童青少年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较早地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有利于丰富其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过早接触网络也容易让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对其学习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网络成瘾?
一个孩子每天从学校学习回家后连续几个小时玩电脑游戏,这是成瘾吗?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后玩手机的时间显著增加了,这算是网络成瘾吗?玩游戏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达到什么标准算网络成瘾呢?如何区分游戏障碍和正常游戏行为?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给出如下判定标准:持续地反复使用网络来参加游戏,经常与他人一起游戏,导致临床显著的伤害和痛苦,在12个月内符合下面5条或以上。
1、 你是否花大量时间想着游戏?即使你没在玩的时候却在计划什么时候能再玩?
2、 当尝试去减少或停止游戏或当你不能玩时,你是否感到不安、烦躁、易怒、生气、焦虑或悲伤?
3、 为了得到与过去同样的兴奋度,你是否感到需要增加玩游戏的时间,玩更刺激的游戏或使用更强的装备?
4、 你是否觉得应该少玩,但是未能减少你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
5、 因为游戏,你是否对其他事务丧失了兴趣或减少了其他娱乐活动(爱好、会见朋友)的参与度?
6、 即使知道负面后果(比如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上课/上班迟到、花太多钱、同他人争吵或忽视了重要的职责),你是否会继续玩游戏?
7、 你是否会向家人、朋友/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或尽力不让家人/朋友知道你玩游戏的时间?
8、 你是否用玩游戏来逃避或忘记个人问题或缓解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内疚、焦虑、无助或沮丧?
9、 你是否因为游戏威胁到或失去重要关系或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在门诊接诊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家长普遍谈“网”色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其学习及生活作息,对网络游戏极其痛恨,甚至将孩子出现一切情绪和行为问题都归结于网络成瘾,将孩子与网络相关的不良习惯无限放大。从而反复念叨患者,让其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或使用网络,引起孩子的反感;部分家长也会采取较为激进的手段去管理孩子使用网络,例如采取没收手机、摔毁手机等行为,对亲子关系影响极大。但家长需知道,有时候孩子网络成瘾行为的背后,家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些家长自身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时间就足够的长,或者为了自己工作之余得到安静,主动地给予孩子长时间使用网络的机会,一家三口相处的模式往往是父亲玩着电子游戏、母亲玩着手机、孩子玩着一个平板电脑,一家人似在一起,但实则没有沟通,而且这样的互动模式已经越来越多。
如何管理孩子的网络成瘾行为?
1、 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管控自己对手机或网络的使用情况;
2、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3、 丰富孩子的休闲娱乐生活;
4、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5、 对孩子好的变化要能及时发现并鼓励。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常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社交恐惧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这些情况都需要到专业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作者: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主治医师 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