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文物里的世界:东汉铜车马

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3-07-31 06:46

鸣谢:黔西南州博物馆


这是一件馆藏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博物馆的东汉铜车马,国家一级文物,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架铜车马一起去了解东汉朝廷官员公务用车的一些小规矩。这件文物1987年出土,距此不远的兴义市万屯汉墓,1975年也出土过一架现馆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铜车马国家一级文物。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也曾介绍过,这两架同为东汉的铜车马,它们不同的制式,传递了怎样的汉代讯息呢?

我们来看今天重点展示的这架铜车马。它出土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仁交乐6号墓,整体由青铜铸造,分段砂模空心浇铸,采用镶嵌、子母扣衔接、销栓固定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它总长180厘米,其中最高处为马头,通高116厘米。最宽处为车厢,通宽118厘米。它以其体量之大,可以说是贵州的“青铜之冠”。其中,铜马共计11个部件,分别由马耳、马头、马颈、马身、马腿和马尾构成。只见它体态威武,昂首挺胸,马头张嘴露齿,仿佛正在嘶鸣,右前腿微曲上提,非常生动。铜车共计40个部件,主要由车厢、轮轴和驾马三个部分构成。

目前,学界多数认为这件东汉铜车马属于一般官吏乘坐的“轺车”,类似于今天的公务用车。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车》中解释“轺”,即遥,遥远的意思。“轺车”通常只用一匹马拉,比较轻省和便捷,车厢四面敞露,可以四处远望。而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东汉铜车马,则具有“辎车”的特点,通常将车厢捂得严严实实。

汉代对车马有严格的制度,车马只能达官贵族才能乘坐。轺车是开敞的样式,为避免日晒雨淋,一般还会立一柄伞来遮日遮雨,但这架轺车没有立伞。根据体积及工艺判断,该铜车马应该是一件赏赐的物品,能把体量如此大的青铜器运到这里,表明了黔西南州当时的交通条件相对便捷。这件东汉铜车马,对研究我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铸造技术和交通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