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对话丨如花绽放 · 一心“艺”意 3月19日14:00,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刘昊佳走进《原创贵州·对话》
《原创贵州·对话》三月特别企划
—— 如花绽放 · 一心“艺”意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思想的载体,中国音乐有着超过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存在蕴含了非凡的意义。声乐艺术是通过生动的表演创造视觉审美,表现出声乐与文学的寓意与境界,借以激发思想情感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刘昊佳,自幼学习声乐,8岁参加合唱团表演,10岁参加声乐独唱比赛.12岁登台演出,音乐这颗种子早已深耕于她的心里,之后投入教育事业的她把直达人心的音乐力量传递给了同样热爱音乐的学生们,她总能营造“朝气课堂”,让音乐的能量熠熠闪光!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3月19日(周六)14:00,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刘昊佳走进《原创贵州·对话》,畅聊她璀璨人“声”中的音乐天地。
搜索关注抖音号【916濮琳】;微信视频号【原创贵州】同步收看节目视频直播。
在刘昊佳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让传统的河流涓涓涌动,让传统的韵律耳目一新。在她看起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美声唱法,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深入地影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所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是以民族声乐的传统文化为前提,筛选传统意义上优秀的声乐美学思想,提出与美声唱法的训练方式结合在一起,构建富含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其中蕴含的时代气息,促使更多的人对其持认可的态度。
刘昊佳,副教授,现任职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自建院以来一直承担声乐教学与演唱课程,致力于研究声乐课程思政研究和教学及民族音乐传承。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各类教学奖励:贵州师范学院2012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声乐》主要参与者;2014年6月,第六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声乐比赛贵州赛区选拔赛获教师组民族唱法二等奖;2015年参编声乐教材《贵州民歌声乐教学曲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2016年参编声乐教材《声乐教学重唱曲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2016年7月,贵州青年十佳歌手大赛(民族唱法)获“十佳歌手”;2018年1月,贵州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荣获贵州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乙组)一等奖;2019年7月,获“唱响横山 歌颂祖国”第三届中国梦主题歌曲渝黔青年歌手大赛(民族组)铜奖。
刘昊佳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及演出、比赛的同时,不断突破自己,在科研方面加大力,2014年10月在《北方音乐》等学术刊物发表《浅析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和演唱形式特征》等研究成果,通过对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的阐述,从而介绍侗族大歌的家族传承方式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介绍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的整体性、传承性和丰富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侗族大歌的珍贵性和特殊性,有效地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表演完美结合。
2016年12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探讨》;2019年论文《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对策探讨》获贵州省艺术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艺术教育综合类论文高校组三等奖。2020年排练的黔剧《天渠》片段荣获了第六届全省大学生展演(戏曲类)二等奖并获贵州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余音——空灵鼓在线教育社交平台》在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黔剧”工作室;2021年主持省教改课题《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以《声乐教学与演唱》为例》获得立项;2021年贵州省首届微课展示评选比赛获二等奖。
民族音乐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刘昊佳将继续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使民族音乐熠熠闪耀在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也将探索的脚步在音符上起舞,用努力的印记谱写岁月的华章,她的生命如歌如谱,美妙而又动听,绵长而又悠远。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3月19日(周六)14:00,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主任刘昊佳走进《原创贵州·对话》,畅聊她璀璨人“声”中的音乐天地。
扫描二维码关注抖音号【916濮琳】、微信视频号【原创贵州】同步收看节目视频直播。
请锁频FM91.6贵州音乐广播,下载“动静App”在线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