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37夜 | “呆”在院子里,奶奶才不孤独。因目之所及,皆为过往!

2020-05-15 20:04

目之所及,皆为过往

目之所及,皆为过往

00:00 / -

今年在家过完了一个漫长的春节后,奶奶又一次毫不犹豫、无比坚决地拒绝了爸爸要带奶奶去外地一起生活的建议。

具体对话如下:

爸:“妈,你就跟我们去吧,你现在年龄这么大,自己在家我们是真的不放心,我们又不能在家陪你,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学呢……”

奶扭头说:“不去。”

爸:“你这小老太太咋这么倔呢……”

奶沉默以对。全家也跟着沉默。就这样,把奶奶带离老家的计划又一次落空。

我的童年从记事起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个时候奶奶还是一个大嗓门的“叛逆”小老太太。

叫我起床是用吼的,叫我和爷爷吃饭用吼的,叫我睡觉时也是用吼的。她一生要强,无论是种地还是家前家后的小事都不甘言败,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爷爷则是和奶奶截然不同的人,他的性子很软。他的毕生事业就是喂羊、种烟叶,他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饱喝足叼着一个很有年代感的烟袋,溜溜达达地和老伙计们一起赶着小羊去山上吃草。

奶奶和爷爷的基本交流就是奶奶对爷爷“冷嘲热讽”“疯狂吐槽”,爷爷笑呵呵地像是没听见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吵吵闹闹,好不热闹。

我小的时候问奶奶要零花钱买辣条奶奶不给我的时候,我就抱住爷爷的腿,不让他走,这样,他就会佯装生气地跟奶奶说:“快给她吧,我不能去放羊了。”这时奶奶便会气急败坏地拿出破旧的零钱,我就会喜滋滋地跟爷爷交换一个眼神,“嘿嘿,默契。”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着家里鸡飞狗跳的日子,经常会感叹,这旧社会包办的婚姻可真是太不靠谱了。可是初中的那一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时我上寄宿初中,一次周末回家没看见爷爷蹲在门口抽烟的身影,奶奶跟我说爷爷哮喘严重了,还查出了冠心病,去县里瞧病去了。

那个时候的我对疾病、死亡等词汇还没有太多的意识,只知道爷爷去治病了,康复了就会回来。

可是在那个夜里,当我想去厕所的时候,看见暗黄的灯光下,奶奶孤零零地低着头坐在床头的身影。

我迷迷糊糊地问奶奶:“阿奶,你咋还没睡。”

奶奶说:“不知道你爷咋样了,被你姑拉走的时候啊,都喘不上气了,咋一下这么严重呢?”

我忽然有点鼻子发酸,只觉得奶奶这个样子浑身都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感觉让我很难受。我好像也有点儿看到了隐藏在鸡飞狗跳的生活里面的东西。

后来病情稳定的爷爷在姑姑家挂水,我骑着自行车去姑姑家看爷爷,爷爷躺在床上,瘦了很多,我们在床上聊天,我跟他说奶奶担心他睡不着觉,让他快点好起来,他只是笑,深陷的眼窝里漾着亮光。

那天,我听姑姑说爷爷那天多吃了一碗饭。

爷爷去世之后,我也要去县里上高中,从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变成一个学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能看见奶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这种衰老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奶奶六十多岁依然不服老,她似乎有着比年轻人更多的精力,无论是调理庄稼还是做家务,“训爷爷”“训孙女”……时时刻刻都充斥着奶奶中气十足的吆喝声。

可是随着家里的人越来越少,家里越来越静,她坐在一个地方发呆的时间就越来越长,说话也不再是那种充满精气神的劲头。只有我跟她说话时,或者是我什么时候做点蠢事惹她生气时,才能看见几分从前的样子。

我也能明白奶奶为什么会这样,爸爸妈妈也能明白。

这个家里太静了,没了爷爷跟她拌嘴,没了我在家里捣乱,就连家里的小羊也在爷爷去世前几年病情加重的时候卖掉了。所以当我们以为把奶奶接过去跟爸爸妈妈一起热热闹闹地生活就可以变好的时候,奶奶又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打破我们的计划。

我非常不理解奶奶,跟着爸爸撺掇了奶奶好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疫情得以控制,村子里的人都陆续复工,爸爸妈妈也终究拗不过奶奶,收拾收拾着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旅程。

奶奶坐在门口,怀里端着个盛着针线的筐子缝缝补补,我就在旁边百无聊赖地看着眼前平整的马路和前面一家高高的屋檐,是和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完全不同的景象。

我在旁边唧唧歪歪地说:“奶奶,你看在这坐着多无聊啊,我都没法想象我要是没了手机,日子该咋过。”

奶奶斜睨了我一眼:“那人家以前都没手机,没手机的就不活了?”

“这能跟以前一样吗?现在科技多发达呀,再说了,现在这外面光秃秃的,人也没有,树也没有,啥都没有,哪有小时候好玩。”我恍然间正视起眼前的景色。

是啊,不该是这样的,我印象中的老家不是这样的,门口不是覆盖住全部视野的高楼,应该有三棵白杨树,树上应该拴着一只老羊,她旁边应该有一群小羊羔欢快地围着它吃奶,旁边应该蹲着一个身影,在给他心爱的羊群挑选能吃的豆草——是爷爷。

路边也不应该时空荡荡的,应该有一群人在那里聊天,我仿佛可以看到爷爷摆弄着他的烟袋在人群中笑得开怀的样子。而现在,那一辈儿的人似乎都在我离开家的时间里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都在这过了一辈子了,哪也不去喽。”奶奶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奶奶,你以前是啥样的呀。”我问她。

“我以前啊,我以前可苦喽,我小时候被卖到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后来逃难逃到这里,跟了你爷爷,当时吃大锅饭……”

我就这样静静的听着奶奶说起她的从前,她十几岁初来时的样子,和爷爷一起生活时样子,第一个孩子夭折时的样子,爸爸出生时的样子……

她沉浸在她的从前里,我也沉浸在我的从前里。我在这个院子里看到了爷爷奶奶,那是我的从前,可是我看不到奶奶在这个院子里可以看到多少她的从前,如今我静静地听着奶奶的从前,可是也只能唏嘘一番,感叹一声。原来这个院子承载着奶奶的所有的爱恨、悲喜、挂念……所有的所有。

原来,对于奶奶来说,无论怎样,对于她来说,只有在这个院子里才是不孤单的,因为目之所及,皆是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