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联:“四子”机制助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近年来,贵州省文联围绕“做人的工作”核心任务,在文艺人才发现、培养、凝聚、使用方面创建了“选尖子”“育苗子”“强根子”扩圈子”的“四子”工作机制,助推贵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一级演员侯丹梅(右)正在指导学员排练
盛夏,位于贵阳市城北的一个排练厅里,京剧名家侯丹梅正在对学员的手眼身法步悉心指导。
贵州省文艺名家侯丹梅工作室学员、贵州京剧院青年演员 窦天旗(右)
“我们从青衣、花旦、武旦等很多行当都可以跟侯老师学到很多的知识。经过她指点以后,人物塑造更加准确,整个角色的表达更加生动。”贵州省文艺名家侯丹梅工作室学员、贵州京剧院青年演员窦天旗说道。
贵州省文艺名家侯丹梅工作室领衔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关派”艺术传人 侯丹梅
贵州省文艺名家侯丹梅工作室领衔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关派”艺术传人侯丹梅坦言,成立名家工作室以后,就有很大的责任面向社会,去培养更多喜爱传统文化的观众、戏曲爱好者还有学生,系统地给他们传授技艺,传递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
名家工作室一隅
和侯丹梅工作室一样,自2021年起,贵州省文联统筹各省级文艺家协会引进全国或贵州省内知名艺术家。2022年12月,欧阳黔森工作室、肖白贵州工作室、岳黔山贵州工作室、毕赣贵州工作室等首批5个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成立,开展了一系列专业论坛、艺术讲座、采风创作等活动。
贵州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 李晶
“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文艺名家‘传帮带’的作用。”贵州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李晶介绍,文艺名家工作室以“1+3+N”(即1个领衔人、3个核心骨干、N个成员)的模式组成团队,开展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生产,推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艺人才。
主题宣讲
一边突出名家引领“选尖子”,一边强化基地建设“育苗子”。2021年7月,贵州省文联在龙里县双龙镇成立贵州文艺人才孵化基地,举办了涵盖12个门类的中青年文艺骨干人才系列培训班50多期,创新开展全国省级文联首个剧本娱乐行业培训班、“文艺两新”人才培训班、文艺名家公益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
贵州省文联人事部副主任 杨德李
“我们连续五年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艺人才骨干高级研修班,各文艺家协会每年举办1到2期专业培训和精品创作研讨班,以打造分级分类的培训体系为目标,为各类文艺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 贵州省文联人事部副主任杨德李说道。
贵州省文联权益保护部副主任 陈文星
在深化人才培养培训的同时,贵州省文联也在锻造德艺双馨“生力军”,涵养文艺生态“强根子”。贵州省文联权益保护部副主任陈文星介绍,面向全省文艺工作者开展了教育培训、“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主题宣讲,积极选树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持续深入推进贵州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
“山乡巨变——全国名家看贵州”艺术采风创作
人才兴则事业兴。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持续扩大“朋友圈”。近年来贵州省文联组织开展了“山乡巨变——全国名家看贵州”“万桥飞架·贵州是平的——全国摄影家主题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参与全国各种重大的文艺活动,不断扩大贵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贵州省文联联络部主任 甄波
贵州省文联联络部主任甄波说:“我们主要是在‘联’字上下功夫,开展东西部文艺家互访,搭建起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贵州文艺精品走出去。”
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徐锡广
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锡广表示,下一步贵州省文联将牢固树立“文艺繁荣发展关键在人才”的理念,不断深化“四子”机制,努力推出更多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和文艺领军人物,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