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咳,咳,咳,警惕可能得了这种病!

https://mp.weixin.qq.com/s/hGKfQOpDzsFRABCODSzxEQ | 2019-05-30 12:27

      老王今年70多岁了,平时身体硬朗,最近1个多月,却老是咳,咳,咳,偶尔还咳点白痰,有时还觉得出汗特别多,测一下体温,哟,37.8℃!竟然还有点发烧,以为自己受凉了,就去诊所找大夫拿了点感冒药吃,吃了几天感觉好了点,可是过不了几天,这些症状又出现了,咳嗽、咳少量痰、出汗、低热。。。。。。这下老王有点不放心了,觉得还是来大医院检查一下为好,就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某某大医院就诊,在医院住了快1星期了,还没有诊断清楚,这下老王和他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感觉检查费花了不少,得了什么病却还没查清楚,心里始终有点不满,所以他的子女们就找到了管床大夫李大夫,李大夫就拿出了老王入院时候拍的胸部CT片,详细耐心给家属解释了情况:从老王的胸部CT片以及他的症状来看,考虑肺癌的可能性大,但要诊断清楚,还需要一步一步的来。。。。。。那么一个完整的肺癌诊断,作为患者及家属,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呢?

      1.什么是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各有什么利弊?

有创检查是指各种活检和穿刺检查,主要包括气管镜检查、超声内镜穿刺活检、 CT或B超引导穿刺活检、胸腔穿刺胸水细胞学检查、转移结节的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手术等。无创检查主要指各种影像学检查、核医学检查、血液化验以及痰液查找癌细胞检查,如胸或胸腹部CT检查、超声检查、脑核磁共振检查、骨同位素扫描以及比较昂贵的全身PET-CT,以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测等。

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查的目的不完全相同。无创检查主要是提示肿瘤的位置和形态、了解别的地方是否有转移,如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客观的了解身体的功能状况。优点是简便易行,几乎没有创伤,不需要麻醉;但无创检查也有缺点,如痰液查找癌细胞,除了少部分患者痰中可以找到癌细胞外,无创检查通常很难直接找到肿瘤细胞。无创检查并不能确诊肺癌,包括昂贵的全身PET-CT检查,最高也只有80%的准确率,也就是说有20%以上的患者通过无创检查诊断的肺癌并不是肿瘤。这些恰恰就是有创检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努力取得活检和找到癌细胞。有创检查缺点在于患者有一定的痛苦、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通常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不过也不用担心,上述有创检查都已开展了很多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较为安全,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几乎没有大的意外情况发生。

      2.什么是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是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的英文缩写为EBUS-TBNA。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检查是一项有创性检查。可以对于肺门肿块和多个纵隔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活检取样,现在有取代纵隔镜手术活检的趋势。主要用于明确诊断可疑的肺门肿块是否为肿瘤或可疑的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

      3.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纵隔镜检查?

纵隔镜检查应该称为纵隔镜活检手术,可用于特定部位的纵隔淋巴结活检取样,需要全身麻醉。由于纵隔镜可以活检的部位较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要少,而且创伤、风险比较大、费用多,所以目前更多的使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但是纵隔镜活检的取材比较大,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病理分型。

      4.气管镜检查前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在做气管镜检查前首先要进行血化验,包括传染病指标检查、凝血功能检测、血常规检测;其次在做气管镜前一般要求有胸部的CT影像片,以便于在检查时提示病灶的位置;做气管镜前要求患者禁食禁水4-8小时,以避免在检查时胃里的食物呛入气管内;气管镜检查前,医生会给一些利多卡因类麻醉的药物以减少检查时的不适;患者要配合医生,检查时要精神放松,多做深呼吸;做气管镜检查后,一般要过2-3小时再进食(因为在检查时咽喉部已经麻醉了,要待到麻药劲过后再进食,否则非常容易将食物呛到气管里);在做气管镜后要注意是否有咯血。如果有几口血痰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有整口的鲜血,尤其有连续的鲜血,要非常警惕,出现上述情况建议赶紧就诊密切观察。

      5.检查过程是否会耽误病情?

肿瘤的生长过程漫长,但诊断时间大部分需要7-10天的时间完成病理及分期等检查,以利于做出包括针对肿瘤以及对患者脏器功能的评估,这些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治疗。没有明确疾病诊断之前盲目用药是不负责任的,对患者是有害的,因为很可能会出现误诊、误治。

肿瘤治疗应个体化,每个人的治疗又不完全相同,这需要正确的诊断作为前提,所以必须合理的安排检查,这需要时间,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如果还没诊断清楚就开始所谓的治疗,表面上看是抓紧时间,但有可能发生治疗策略的根本错误,会出现“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尴尬局面。有句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