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花溪 溪山听见”文化访谈@黄成德:“中国当代徐霞客”的万里行

贵州音乐广播 | 2024-04-09 16:50

本期邀请嘉宾:黄成德

西部的荒原上,一匹马一个人跋涉前行,漫长的丝绸之路,满载着世上的美景,拓印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漫漫丝路福传千载,渐渐悠远的马蹄声声穿越历史的星空。镜头一转,一个人一台相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不断探索拍摄下沿途风景,那野生动物、那地质地貌、那大好河山换新颜,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令人折服的环境发展画卷。如若拍摄一部电影,刚刚描述的这段画面会出现在黄成德的镜头里,也许他就是电影画面描述的后者,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镜头拍摄下一路风貌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首席环保记者,黄成德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成为西部生态环境守护者的代表。

在网络闭塞的年代,如何让大众打开视野了解当下的生态环境,黄成德开启了“西部万里行”。他驾摩托车或越野车,经过30余次单骑西部万里行,总行程达到40余万公里。在这些旅程中,他率领新闻科考探险队多次考察了中国西部和东北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荒漠三大生态圈的生态环境,成功穿越了西部12个大沙漠和4大无人区,考察拍摄了我国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在这些探险中,他发表了数百万字的环保文章,并拍摄了数千幅生态环境照片。他还参与拍摄30多集科考探险电视专题片,并出版了《走遍西部》《守望西部》两本专著。

这一路他曾心痛黄河下游的断流,衍生环境保护责任感;1999年,在西部论坛上,直面西部13省生态环境问题,之后将采样环境标本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并夯实摄影技术。他也曾一路经历艰险,穿越无人区的考验、参与了1999年穿越罗布泊,在昆仑山山脊上走了几天几夜,驾驶的汽车半截车厢陷入沼泽,在荒岛上自救等,这些常人鲜有的经历都是他一笔笔珍贵的人生财富,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记忆。

为西部万里行万全准备,黄成德曾在花溪高坡乡进行4年的生存训练,再加上花溪公园之美从小印刻在记忆里,使他对花溪始终有着特殊的情感。90年代,青岩历史悠久的城墙开始倒塌,黄成德进行整版报道,将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拍摄天河潭瀑布群发表整版照片,挖掘出其文化旅游发展的可能性等,他对花溪爱得深沉,所以他一再强调对于花溪河的清理与保护,放眼望去,花溪河水就应该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河两岸树木郁郁葱葱、花香鸟鸣,满满的幸福感才会油然而生。

黄成德(左一)在开展环保工作

黄成德(左一)在开展环保工作

一直以来,黄成德与生态环保工作人员相伴而行,见证了西部生态环境攻坚战的过程,是新时期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记录者与参与者。他们更像是“社会的瞭望者”,独立潮头,为航行瞭望,总是先于别人看到险滩、礁石和冰山!有时候,正是因为生态环境守护者的身体力行,才更好地促进了生态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能够与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历程同频共振,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这徐霞客一般的求知、探索的精神,为青年树立了精神榜样。锁定FM95.2贵州交通广播4月10日20:00“秀美花溪 溪山听见”文化访谈@黄成德:“中国当代徐霞客”的万里行。

黄成德,现任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原贵阳日报传媒集团首席环保记者,旅游休闲报主编,贵州省第11届政协委员、贵阳市第9、10、11届政协常委、广东罗定市第8、9届政协委员。

多次受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委托承担第三方生态环境独立调查和环境社会共治模式探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片宝贵的土地。


《“秀美花溪∙溪山听见”文化访谈》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好花溪的文化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饮食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挖掘城市内涵,做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和品质,为花溪区文化旅游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策划推出《“秀美花溪∙溪山听见”文化访谈》节目,邀请各界文化名人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在花溪谈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花溪,爱上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