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甲司村
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坪乡地甲司村位于美丽的梵净山脉东麓,全村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9%。
该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土司屯、校场坝、习武场等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同时建筑、服饰、饮食、婚恋、文化、礼俗、生态文化等等门类众多,数量巨大,内涵丰富,特点突出,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再加上该村地处“腊尔山台地”,素为“生苗”聚居区,未沾濡汉化。
该村不仅有深厚的文化遗产,还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山的东面生长着数万亩的中国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又名马褂木),这些树木参天、形成一道天然氧吧。山上的奇花异草、林中的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东北山隅沟谷纵横,山的西面是悬崖绝壁,绝壁上下青山悠悠、由南向北长约十里,俨然一座无比巨大的天然石屏。村边的小溪,山中的溶洞,无论哪一个景点,都会留给人流连忘返。
风景名胜
观音堂: 观音堂原址位于现在位置往下游约500米处,60年代左右村落有人上香引起大火,原有观音庵被烧毁,只剩一口清末宣统二年铸造的钟,被搬至当时村委会,其高约12米,直径约50公分,后在现有位置重建,2015年6月由于原有观音堂毁坏较为严重,村落再次集资重建。现状为水泥砖砌的建筑,上盖琉璃瓦,分为主殿和副殿,主殿前设有一座石铸化宝炉,庙内现存古枫杨树一棵,庙内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是村民祈福、祭祀、求子、求姻等的地方,也是地甲司和附近村落庙会的场所。
地甲司河: 地甲司村自然生成的河流,贯穿地甲司村的东南和西北,古时河水清澈,用于村民生活用水,据传是象征地甲司村村民安静祥和的母亲河,当初建村选择背靠大山,面临溪水的选址智慧也来自于此,俯瞰河流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盘旋于地甲司上下院子之间。河水清澈见底,河内现存一些鱼类和虾类,河上有两座桥,历史较长的是石拱桥,位于观音堂前,现在还可以看见古时古人把河内动物的图案雕刻在了石拱桥的桥身之上。
特色物产
雕刻
在地甲司村中的雕刻工艺形象逼真、生动可爱、做工精致。其中分木雕和石雕两类。现存比较古老的房屋、门窗、神龛、家具及石桥等都有不少木雕和石雕的精湛图案;大多就地取材,如当地的动物、植物、山水等(如石桥上就刻有鱼的图案)。
民族服饰与刺绣
地甲司苗族服饰样式较多,主要特征是镶绣、织布、蜡染工艺精湛,色彩斑斓。女子一般穿大襟或者对襟衣,配百褶裙或长裤。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物,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银饰,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善于应用强烈的对比色,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灰六种。构图上并不强调主题,只注重适应服饰的整体要求。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是地甲司村妇女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以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色线织在布料面上,构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图案,构图对仗工整,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美食
锅粑粉
用料是二比一的粘米和绿豆。绿豆褪皮,浸泡三五小时,再与米同泡10小时左右,然后磨成浓浆。铁制平底锅文火烧热后,抹上熟菜油,用木瓢或铁勺舀了浆汁,使之均匀地摊平在锅底,然后用木质锅盖盖上,少顷即可揭取食用。出锅的锅粑粉呈圆形,色泽翠绿,底面微焦,犹如锅巴,名称也就由此而来。纵横切成四块,叠码于案,三五天不会变质。切成条,宽如手指,置入沸水中烫一下,便可捞出食用。当地人饮食怕不辣,那碗锅粑粉,骨汤加了辣椒粉,里面还有猪脚或者其他肉质制作的脆臊,便十分软滑绵香,爽口惬意。若是佐以糟辣子,芬芳中带出一丝酸甜,更是令人难忘。
蒿菜粑
又叫粉粑,清明粑、绵菜粑,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祭神祖宗的一种常备品。清明时节,家家都要做上几碗米的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可为今人品尝,其乐融融。
传统建筑
胡国俊宅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此幢为穿斗式长三间木质结构建筑,其中一栋为干栏式吊脚楼,吊脚呈垂瓜状。木架结构方式为榫卯与穿枋,全屋修建不使用钉子。采用当地的桐子树、松树或杉树为建筑框架主要用材;开采村后山上的石头、石块用来垒砌地基,在承重柱下用石块打成正方形的上墩,开采青石板来铺盖院落或修建石梯、偏厦等。在堂屋中间墙设有神龛,神龛大概有一米七到一米九高,上摆放有香炉、烛台等祭祀祖先的用品,神龛下摆放一张八仙桌,用以摆放供奉祖先的祭品,主要有熟猪肉、酒等。
龙正伍宅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典型的卯榫穿枋式木质结构建筑,屋面青瓦覆盖呈现人字形,可两面排水,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整体保存相对完整,采用当地的桐子树、松树或杉树为建筑框架主要用材,呈现出木房黑瓦的整体房屋形态。 功能布局:此幢为四合天井单进式院落木质结构建筑,建于清朝年间,古时为本村地主家庭,是本村最为古老最有文化特色价值的古建筑,木质外墙设有土墙护院保证其经久不倒。院落为青石板院落,为建屋地基凹下约四十厘米,上附有屡屡青苔。门口设有古石门,上刻有麒麟雕花,门檐为祥云朝日寓意吉祥如意。堂屋对间已废弃,左厢房为会客室,设有火塘。右厢房为卧室。上层阁楼均为储物或放置平日收集的柴火。左厢间前一栋一层为粮仓和卧室,二层为卧室。右厢间前一栋两层均为卧室,并设有偏厦一间用于养猪和厕所。
贺德根宅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苗族
此建筑属于开放式院落,建于0.3米古堡坎之上。正房堂屋设有神龛,正房房梁悬挂八角形照妖镜一枚,寓意保护家庭平安健康不受妖魔侵扰。左厢房前隔间为火塘,后隔间为卧室。右厢房前隔间为储物间,后隔间为卧室。右厢房右侧设有偏厦一间,用于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