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10线 大娄山里的那条路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4-09-24 01:25

在巍峨的大娄山山脉中,镶嵌着一条蜿蜒之路,似巨龙般盘踞在黔北大地上,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它跨越时空的厚重与深远,诉说着它历经沧桑的前世传奇与岁月沉淀的今生故事。

曾经,作为贵州唯一的入川通道——黔川公路(今G210线),沉寂在崇山峻岭之间,南连苗岭山脉,横越兵家必争之地的大娄山脉,北接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从210国道出发,遥远望去,见一座高大的金色浮雕屹立在大娄山山脚。浮雕上,生动刻画着红军将士跃马横枪,冲锋陷阵,英勇向前的壮丽身影,不仅重现娄山关战役的激战场面,也精准定位了此场战役的具体坐标。

1935年,红军激战娄山关,取得遵义大捷,四渡赤水后挥师向南,渡过乌江,兵临贵阳,沿黔川公路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在这条路上,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英雄——胡文钰。1943年10月,他负责将一批抗战物资从南方运往重庆,在翻越七十二弯的过程中,因地势险峻、山高路窄,车辆发生侧翻,不幸遇难,年仅29岁。在六年多的抗战岁月里,他转运和募集抗战物资百万吨以上,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忠魂长眠于贵州天险,但不畏艰难,一心为民的精神弘扬至今。

在这条路上,有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公路建设先辈们。过去的黔川线,山路泥泞、山坡陡峭、悬崖险峻、坑洼不平。一代代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最早的扫帚、铁锹、锤子,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在风雪中逆行,使黔川线实现了从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到如今“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沥青路的华丽蝶变。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这条路上,有这样一段"魔鬼路",人称“黔道更比蜀道难”的时空隧道——七十二弯。路如其名,弯道多,山路狭窄,两侧峭壁如削。令人谈之色变的不只艰险的路况,还有靠它“吃饭”的村庄——大河镇七二村。七二村村民因贫穷而“靠路吃路”,扒货车,制造路障,把210国道搅得鸡犬不宁,曾一度被列为遵义市打击车匪路霸、违法犯罪重点防控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遵义公路管理局对七十二弯多次改造,路况变好、车速变快、事故变少,曾经的“发路财”变成了“发财路”,昔日的“鬼门关”也成了今日的平安大道。2006年以来,七二村走上了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七二弯机车音乐节、七二弯乡村音乐节等陆续上演,七二弯路段因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吸引着重庆等地的游客来此避暑,农家乐、民宿生意越来越好,七二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笑容挂在了脸上。七二村,这个曾经的混乱之地,因公路的改善而重获新生。从“靠路吃路”的无奈,到“以路兴村”的嬗变,成为公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诠释了新时代公路文化的内涵。

峥嵘岁月,薪火相传。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在这条路上交相辉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2023年,遵义公路管理局党委统揽全局、支部自主创新,形成“娄山红”党建品牌牵总、“红映娄山+支部特色”品牌矩阵。依托娄山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实施“365”行动,拟在210国道娄山服务区打造“娄山魂•公路情”文化主题公园,让红色魅力在公路行业彰显,让红色基因沿着公路延伸。

娄山巍峨通大道,黔途似锦新征程。八十九年前,革命先辈们的长征精神在遵义生根发芽。今天,遵义公路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先辈们的足迹,更加自信地在新征程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