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公路管理局“育植养”打造绿化养护精品路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4-08-12 09:44

为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好“十二五”期间改扩建项目“畅安舒美”建设成果,兴义公路管理局深耕绿色养护管理,在育好苗、优种植、善养护上持续发力,公路绿化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荣获贵州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林业局颁发的“贵州省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以“育”为基,精心培育优质苗

力求“用小钱办成大事”,着力提升绿化苗木的自给率,有效降低购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一是因地制宜选苗木精心培育。结合黔西南州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品种进行培育,引进易培育的优质苗木品种进行培育,优先选择红花继木、黄花槐等价格低廉、色彩鲜艳的苗木进行培育,并定期组织开展绿化调查,逐年补植补栽;二是优化养护管理理念,学以致用提升养护技能。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绿化养护工作专班,精心编制《贵州省黔西南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绿化养护指南》,为持续深化绿化精品养护创建提供专业丰厚的科学理论指导。并定期组织开展公路绿化养护实践活动,特邀相关绿化养护专家现场指导,教学演示修枝整形、防病虫害、除杂草、施肥、移栽、补植部分开花灌木等技艺,并就树木长势做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升了一线养护职工的绿化养护技能;三是盘活国有资产打造苗圃基地。兴义局科学利用政府置换土地搭建公路苗圃培育区,充分利用兴义枫洞湾、兴仁雨樟、望谟纳朝土地,将其打造为绿化苗圃基地,既最大限度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又为基层单位绿化精品养护提供了苗木资源,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为绿化精品养护提供充足的苗木储备及养护补给保障。

以“植”为要,因地制宜添新彩

贵州植被覆盖率高,公路沿线不缺绿,只缺彩。兴义局结合地理地貌,多管齐下,为公路沿线添彩。一是将公路沿线的宽平台及板结土壤进行全面松土,撒布有机肥改良土壤状况,采用“干打垒”等方式砌筑绿化带花池,通过补植开花小乔木、灌木球、灌花平台色块等多种草本花卉植物,移栽乔灌木,为路域环境增色添彩。在石漠化石质边坡路段交叉种植多种类攀爬植物,将沿线景色串点成线,形成全路段绿中带彩的绿化整体景观,实现了妙“笔”生花和“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二是科学合理布置,确保行车时视觉效果,将遮挡标志标牌、侵占有效路面的花草枝叶进行“瘦身”修剪,对沿线行道树进行刷白,并对部分绿化带草皮缺失位置播撒三叶草草种,对开挖边坡或上挡墙等色调枯燥路段,通过补植爬山虎、油麻藤及不同花色的蔷薇、月季等爬藤植物,确保“公路颜值”与行车安全两不误。三是以绿化种植和绿化带为载体,将山地旅游、地方民俗与公路文化有机结合。在“二十四道拐”景区入口,万峰湖观景台等区域,配合旅游观光需要,通过绿植颜色搭配,制作文字标语和造型。在公路绿化带建设中,将布依族“浪哨”文化、竹鼓舞、转场舞和苗族“铜鼓”“牛角”“板凳舞”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颇具地方民族文化韵味的多彩绿化路。立体展现兴义公路文化内涵,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进一步点燃黔西南州国省干线路旅融合新动能。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畅安舒美公路情”为公路文化创建主题,着力建设路域景观和公路文化新高地。因融合打造成效显著,我局安龙段、望谟段,于2023年,荣获黔西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以“养”为本,科学养护可持续

公路绿化“三分种,七分管”,抓好公路绿化后续养护,才能筑牢根本。一是资金有保障,精打细算重养护。在不增加养护投资的基础上,精细计划路基、路面、附属设施、绿化等养护资金使用,对养护资金使用“精打细算”,同时采用机主人辅、机剪人修的协同作业方式,提高绿化养护效率。二是精细化管理,针对性实施养护。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及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定期分类对其进行修枝整形、施肥、杀虫除草、补植移栽等养护作业,实现“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并加强绿化补植后期的管养工作,及时浇水、施肥等,大幅提升公路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三是齐抓共管,提升绿化养护成效。为防止沿线绿化遭受人为破坏,我局还通过加强培训与实操,促进公路绿化养护更加精准、科学和规范化。并与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九支队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筑起一道路产路权高压防护网。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持绿色发展更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下一步,兴义公路管理局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路容路况,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奋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谱绘兴义公路绿化养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