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儿】致家长: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是家庭教育中的“谎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句话相信父母们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养孩子,顺其自然,忽视了每一束花从种下到绽放,离不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还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1
给孩子过多的自由
未必就是负责任
有很多快毕业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读书的意义,真的要步入社会了,才知道当初浪费了很多时间。假如能重来,应该会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苏心曾经劝诫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尽量不要让孩子有这样后悔的时刻。
学习上给孩子过多的自由会滋生出懈怠,行为上也是如此。
经常听家长给闯祸的孩子开脱:“没事,还小,树大自然直。长大就好了。”
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事实呢,很多孩子在被给予了过度的自由之后,行为产生了偏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因为孩子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间,自私、放纵、无视规则、任性等问题越来越难纠正。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是没错,但自由是有边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给孩子独立、规矩和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负责。
爱和尊重是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2
教育
不要完全指望孩子自觉
有很多孩子满足于眼前廉价的快乐,刷短视频,刷微博,玩完“王者”又马上奔赴“吃鸡”战场。
常常1个小时的作业,非得到晚上10点才能完成;说好每天阅读半小时,坚持不了几天就又玩游戏去了;报了兴趣班,学几天就不想去了.......
时间对孩子都是公平的,学习的路上,偷懒的孩子会越来越懒,坚持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许多父母疑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这么自觉?我家孩子永远不知道主动?
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还小的时候别指望他能自觉,面对电视、手机、游戏、零食.....大人都很难保持克制,更何况几岁孩子。
孩子在养成自律自觉的前期,靠得就是父母监督。
这种监督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习惯上的监督,当孩子养成了好的习惯,后面的路才有可能好走。
放任不管,还指望孩子自觉是不可能的。
3
优秀的孩子
离不开父母背后的付出
优秀孩子,都离不开父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早在孩子几岁就开始亲子共读,流利的语言表达是几百本童书滋润的结果 ;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不用操心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下了多少工夫。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两种极端。
做父母最难的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仍然可以拥抱快乐。
真正的静待花开,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态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观察并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因材施教。
可以严厉,但要有耐心,可以慈爱,但要有威信,用心浇灌,总会有花开的一天。
来源:中国教育报——钱志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