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 “华彩杯”盲人读书心得比赛获奖作品展播
“华彩杯”盲人读书心得比赛获奖作品展播
00:00 / -《白杨礼赞》读后感
作者:潘文帅
单位: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我读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在1941年写的《白杨礼赞》。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假抗日,真反共”的政策,日寇也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毫不气馁,坚持抗战。
文章写了在西北高原上,被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倔强挺立白杨树。用以物喻人的方法表达了对西北农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尤其赞美了象征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向上的精神。文章中所写的白杨树,是西北高原上一种极普通的树,也是一种很不平凡的树。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具有敢于对抗,不折不挠的精神。
这篇文章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今年在武汉乃至全国各地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还记得当时疫情爆发,大家看着电视上播出的消息,疫情越来越严重,武汉封城,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向湖北集结,视死如归地向病毒、疫情发起攻击。我虽然视力残疾看不见,也和大家一样不由地为了那些冲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捏了一把汗,看着听着从电视广播上传过来的影像、消息,那些被病毒感染的人,在白衣战士的救治下,被从鬼门关中拉回来,不由得为那些救治好的人而高兴,但每次看到因为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我心中不由地难过。看着在前线奋斗的白衣战士,我不由地想起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的伫立在西北荒漠对抗西北狂风的白杨树,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精神,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依然打不倒他们。这不由让我震撼,血液往上涌,恨不得当时就冲上前线。
当我看到那些白衣战士从前线平安归来,与自己的家人相拥的时候,我衷心祝福。他们奋斗在前线,哪怕再难再累,也依然坚持奋战到底,做好自己的职责,让我们钦佩与敬仰。我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去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句话就如实的诠释了白衣战士们的精神和情怀。
白杨树是平凡的,伫立在西北荒漠上抵抗着恶劣的环境,默默地付出。但它的精神,不正象征那些生活在西北荒漠上的人们吗?不正象征抗日战争的中国军民!不正象征今天抗疫前线的白衣战士吗?
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巅峰也有低谷。有一首歌词就是这样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只要我们像白杨树那样磨折不了,压迫不倒,敢于对抗,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哪怕面前再累再苦,终会有见到希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