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文物奇妙游一之与印花邂逅

国家税务总局册亨县税务局 | 2024-05-15 11:36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

以字符诠释繁荣

我们凝望着时代的变迁

望见民族的力量之和

百年来,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城

符号成了诗

色彩成了歌

霞光正浓,夕阳如醉,正在整理税收文物的小百花,拿起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期的印花税票,就听到印花税票在说话。

“今天,是我的112岁生日,在税收家族里面,我还只是一个小妹妹,但家人特别宠我。看,这是我的衣柜,里面有很多不一样的衣服”

“这是民国时期做的,正面以罂粟花为图腾,背面是稻谷还有镂空雕”“这件是1949年做的旗球图”“这件是2012年的故宫珍宝”“这是2017年的明清榷关”。

印花拉着小百花,激动地向她介绍着自己的漂亮衣服。

原来,小百花无意中通过物品与空间的折叠穿梭,与印花相遇。

她正在惊叹自己的奇遇,印花又拽着她来到印花家族祠堂。推开祠堂大门,四周墙面就像显示屏,展示不同时期的印花家族史。

印花税首创于荷兰。1624年,荷兰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寻求新税设计方案,印花税从成千上万个应征的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印花税的设计者观察到:人们使用合同,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很多,一旦开征印花税,就会获得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而且,人们还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在凭证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便接受缴纳印花税,正因为如此,印花税顺利地在荷兰征收。之后,丹麦、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家也先后开征了印花税,短时间内,印花税就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

最初,印花税并不使用印花税票,而是政府机关的征税印戳,由纳税人持应课征的凭证到政府指定的地点缴纳税金,政府机关在凭证上盖一个印记,这就是印花的由来。

印花税有辅助公证,监督社会诚信等功能,具有公证税、文化税、民主税等特性,其公正性是推广印花税的“秘诀”,也是中国仿行西洋税制的首个且唯一试行过的税种。

最先印花税的推广,遭遇多次失败,1885年,上海海关税务局实行“派司”制度,(PASS“进口货物报关签证单”的简称),规定“派司”上必须贴用“印花”或“印纸”的完税证,才能享受退税或者再出口,但遭受上海洋行反对未能实行。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至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大臣也同样推选印花税制,先后两次制定印花税法并印发印花税票,但因民间不了解或大臣政见不一等多种原因,未成功实行。

第一次开征印花税的时间是宣统元年(1909年),只有直隶、山西、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少数省份开始施行,在清末民初,当事人可以对未贴印花税票的应税凭证可“拒收”或“退还”,法庭可“遇讼不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都沿续开征印花税,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拟定印花税法13条,同年10月经参议院通过公布,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发布《印花税暂行条例》,其后经历了十几次大的修改与调整。期间印花税有许多征管措施,如开征初期,将征管重心放在印花税票的推广和贴用上;由省财政厅统一发行,采取摊派销售办法,省摊派到县,县又往下摊派;由邮政局销售,规定各种票证、单据、契约、合同、债券、证书、护照等贴花办法和税率等。新中国成立前,印花税制是随着中共政权的确立、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步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首届全国税务会议拟订《印花税暂行条例草案》,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确立印花税为全国统一开征的税种,同年政务院公布《印花税暂行条例》,1951年财政部公布《印花税暂行条例 施行细则》。从此全国统一了印花税法。此后经历若干修正,1958年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印花税被并入工商统一税而不再单独征收。1988年中国大陆地区现行印花税恢复征收,基本法规是同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历史上的印花税课税对象包括人事证凭、特种商品、买契等契税以贴用特别印花方法缴纳税目最多时达76种,现阶段大陆地区印花税缴纳的税目有4类17种,税率根据税目的不同而有变化。

印花税具有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税负虽轻,但征收面广,可以积少成多取微用宏。可谓:取轻用宏,世俗良税!

参考文献:

1.饶立新《中国印花税研究》

2.蔡昌《民国时期赋税——中国税史之六》

3.刘芹《清末印花税考证》

4.戴丽华《民国时期印花税制研究》

5.喻树奎《印花税史纵横谈》

6.贺燕《从功能变化看我国印花税未来的改革方向——基于历史和比较视角》

7.齐银昌《印花税史》

8.于海明《清代印花税票研究》

9.江志伟《走进中国印花税票世界》

撰稿人:王天娥

文物提供者:陈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