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在贵州|龙里县:“三个坚持”走出刺梨产业发展 “蜕变之路”
近年来,龙里县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刺梨产业,已经形成集种植、生产、销售、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刺梨全产业链。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年产刺梨鲜果1.6万吨,建立起刺梨产品规模化加工企业8家,刺梨专业合作社26个,建成各类产品生产线33条,开发出刺梨产品20余种,各类刺梨产品年产能达5.3万吨以上,全县刺梨产业的综合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带动8000多户农户增收,刺梨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一)坚持立足特色,挖潜提质,绘好发展“规划图”。坚持依托资源禀赋规划布局,把龙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一是坚持长效推动。制定印发《龙里县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细化发展举措,切实推动全县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政策驱动。认真贯彻落实刺梨产业扶持政策,2023年以来,兑现刺梨奖补资金共计50万元。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刺梨扶持政策,正在草拟《龙里刺梨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三是坚持风险防控。将刺梨列入政策保险范围,2023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刺梨保险投保面积64011亩,涉及农户1198户。2024年全县刺梨受灾面积3万余亩,保险公司正在开展理赔。同时,实施龙里2023年刺梨绿色防控项目,完成刺梨绿色防控面积5237亩,开展刺梨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服务10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受训人数1000余人次。
(二)坚持发展基础,升级功能,打造示范“新高地”。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完善刺梨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及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力争成为全省刺梨产业发展标杆。一是抓项目投资拉动。大力实施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2023年以来,谋划实施刺梨产业相关项目3个,总投资1070万元,完成刺梨提质增效面积3.7万亩,刺梨有机认证面积5600亩,开展刺梨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0万元。二是抓基础设施升级。投资1.2亿元建设龙里高新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按程序报批。待项目建设完成后可进一步完善刺梨产业发展配套设施。2024年新增引进贵州益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完成刺梨加工厂房及生产线1条,刺梨生产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抓特色景区创建。成功打造国家3A级龙里十里刺梨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超过2万亩。2024年,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实施龙里县谷脚镇十里刺梨沟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项目,对景区道路亮化、庭院改造、凉亭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2000亩刺梨提质改造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修建凉亭10余座,完成刺梨提质改造2700余亩,建设刺梨加工作坊11户等。
(三)坚持集聚要素,培育品牌,促进业态“大融合”。坚持以“刺梨+”为核心,推动刺梨与生态、文创、旅游、健康等业态融合发展。一是“产业+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依托龙里独特的刺梨生态景观,充分利用“龙里十里刺梨沟”3A级景区名片,统筹推进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三产功能性配套服务,向优势特色产业上要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引导农户在景区内开办餐饮及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13家、农特产店铺7家,带动就业80余人。二是“产业+文体”赋能乡村振兴。结合特色产业和地域民族特色,2023年5月,成功举办“十里花开·一起加游”活动,吸引游客1.5万人,线上线下销售刺梨产品80余万元,2023年9月成功举办了“龙里刺梨丰收节”活动,获得多家知名媒体报道,龙里刺梨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刺梨+种养”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实施“刺梨+辣椒”“刺梨+南瓜”“刺梨+蜜蜂”“刺梨+家禽”等套种套养模式,实现“一地多产、一地双收”,有效提升土地产出综合效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刺梨+种养”面积已达2万余亩,累计产值达2000余万元,亩均增收约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