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人农村老人养老,要解决这四大问题
在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一所闲置学校最近迎来了一群老年人。他们有的跟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有的一起观影聊天,有的玩起了棋牌游戏。原来,这里被改建成了村级老年活动中心。
近日,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总体性、系统性部署。如何让1.2亿农村老人更好养老?既需要各地职能部门多出力,更需要多动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3.81%,远高于城市15.82%的老龄化率;同时农村老年人总体健康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这“一高一低”,势必要求农村养老要更加灵活,走出创新之路。

一
解决“被看见”的问题。从生活环境上来讲,有的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医院、药店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够方便。尤其是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一旦突发疾病,暂且不说被送往医院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问题,就是在“被发现”这个第一步上,就比居住在城镇的老人更难。
近年来,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子女认识到这一风险,在老家门口或庭院安装摄像头,并实时同步到自己的手机上,以此实现和父母的“隔空遥望”。一些地方也主动作为,如山东泰安肥城,推广安装了“一键通”智慧养老平台,包含健康监测、跟踪定位、紧急呼叫等功能,提升了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

二
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一些农村老人本身没有充足的收入来源和积蓄,对他们就需要特别对待。江苏徐州新沂市,建立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特困供养资金也从镇财政兜底变为市财政兜底,民政部门每月将特困人员供养经费、护理补贴打包给运营企业。
这次,《意见》中也划出了硬指标: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省域内总体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率不低于60%。这就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
另外,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激活市场力量,以更多政策优惠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农村养老行业。
三
解决“精神需求”的问题。正如开头提到的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彼此认识,有的还是一起长大的“老伙计”,拥有共同语言才放得开,玩得嗨。相比各自守着冷清的房子,这里更能弥补农村老人精神上的空虚。
农村养老,不能脱离农村老人的传统观念这一现实语境,城市单元楼虽好,但对很多农村老人来讲有不适感。让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实现养老,应是大势所趋。
四
解决“个性服务”的问题。很多农村老人对养老院持排斥态度,不愿意、不喜欢、不适应养老院生活,如何解决?福建南平松溪县打造“开放式”农村养老新模式,白天老人可以在自己的家养鸡鸭、干农活,晚上回到社区睡觉,有专人照顾。用76岁老人虞美满的话说:“我现在有两个家,除了自己家外,社区还有个家。”

老有所依,不是抽象的社会命题,作答要足够具体。不同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养老服务上也要因地制宜,探索最贴合实际、最能解决老人现实需求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