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一个原子的旅行》
尽管今天已经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仍然没有什么元素,比碳更能代表世间最重要的奇迹之一——生命。作为构成生命体的根本元素之一,碳的演变史,其实就是生命的进化史。
在这本书中,你将从碳原子的视角,追踪它的一生,从而看到一幅关于宇宙历史与地球生命的壮丽画卷。这是一本融合了艺术、哲学、科学,揭示生命真谛的温暖、有爱、充满哲理的科学图画书。
你是否想过,是什么让地球有别于其他的星球?是生命,你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个答案。
那么,是什么组成了地球上恒河沙数的生命形态,将地球装点得多姿多彩呢?你可能想到了但又不确定。那么,让我来告诉你:是一个个小小的原子。
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无穷无尽的原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有形的和无形的。而在地球上,这些物质逐渐“活了过来”,最终变成了你和我,以及周围的一切。
而让我们能在这里阅读这段文字,都是拜小小原子中的碳原子所赐,它构成了地球上碳基生物的一切。
地壳中的碳元素含量不超过0.03%,空气中的碳元素含量不超过0.01%,但在人体中碳元素的含量却高达18%。
这些组成我们器官、血液、毛发的碳在大自然中存量却如此稀少,生命的形成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你想了解这个碳原子遥远而又深邃的惊奇旅程吗?你想探寻生命演化和发展的波澜壮阔吗?那么就跟随作者约翰·巴尼特的笔墨,观赏一场宏大壮丽的原子旅行纪实吧!
本书改编自意大利知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著名自传体小说《元素周期表》。
普里莫·莱维是意大利传奇作家,也是一名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曾被英国科学研究所评为前所未有的科学著作,2016年被BBC改编成广播剧,广为流传。
《一个原子的旅行》由《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篇《碳》改编而成,作者约翰·巴尼特用精美的绘画和生动的语言,把构成生命最根本的元素——碳——在万物中的轮回,呈现给我们,极具人文关怀。
约翰·巴尼特,平面设计师兼插画师,也是一名科学爱好者。
在他20多岁的一次环球旅行中,他阅读了《元素周期表》,其中《碳》这一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他便萌生出把它改编成独立出版物的想法。
他想通过一种更具视觉效果的方法,将普里莫·莱维的思想传播出去,于是便有了《一个原子的旅行》这本书。
巴尼特在创作这本书之前,就已罹患一种退化性眼病——色素性视网膜炎,视力逐年降低。视力的不断退化给了他紧迫感:“我不知道还能看到这些东西多久。我想把它们烙进我的大脑里。”因此,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
碳,这个神奇元素,一部分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我们存在的基石。还有一部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界。
生命的源头,碳原子的诞生,要追溯到138亿年前宇宙的一场大爆炸。自诞生起,碳原子便在宇宙间开始漫游。也在万物间转化和轮回。成为一切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吞山河的语言,搭配机械铅笔质感的插画,神秘、细腻、高级、复古,正如推荐人罗斯玛丽·马奥尼,古根海姆奖得主评价此书——
这是一个关于整个广阔宇宙和宇宙中每一件细微事物(包括你和我)之间神秘联系的令人愉快的想象故事。作者用生动的亲密感和古怪的幽默探索了所有事物的神奇的连续性和兴衰起伏,他华丽的手绘插图绝对会让你感到震惊。我会向我认识的所有对自然、艺术和人性感兴趣的人推荐这本好书。
“当你今天坐在这里读着这本书的时候,那些宇宙大爆炸时星辰的碎片,经历约138亿年漫长的岁月,与你之间,通过这一个小小的碳原子,形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生命之链。”
——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果有机体的分子一成不变,拥有无限寿命,那什么也不会改变。树木不会生长,人不会造纸,艺术家也不会在纸上作画。变化或不稳定才是宇宙根本。”
——罗德﹒霍夫曼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