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丨全国首创!有一种方便叫申请医疗救助“零跑路”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中新网吉林 | 2022-10-11 16:57

医疗救助是针对困难群众治病费用经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的补助,也是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要兜底政策。如何才能获得救助?今年,成都市医保局以新津区为试点,探索开发“医保救助通”信息平台,让群众只需线上提交资料,便能自动获得最佳救助方案,等待时间亦缩短至20天左右。两相比较,“又快又好”的救助体验带给群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救”贵神速 一键提交20天就到账

34岁的李星成(化名)家住新津区花桥街道,今年5月因罹患恶性肿瘤住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这次住院总共花了约3.8万元,基本医疗和大病互助保险报销约1.7万元,个人承担约2.1万元。李先生是退伍军人,系当地优抚对象,加之其有肢体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又被认定为低保对象,符合多重身份救助条件。如何才能领到救助款呢?

他打开新津超级绿叶码微信小程序,进入“我要办事”并点击社会救助——困难救助——医疗救助,按照系统提示提交了身份证、住院发票、住院结算单和出院证明照片,20天后他的“一卡通”账户便相继收到了来自新津区医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三个部门的三笔救助款共计1.85万元,个人负担部分仅2500元左右。这让他感到“极大的”方便跟温暖。

新津区自1996年出台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包括低保户、优抚对象、孤儿、重度残疾人等11类群体,救助职责则分布在医保局、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工会等多个部门。

李星成是新津区医疗救助对象之一。在近40万人口的新津,这是个“小群体”,却又是个特殊的群体。据统计数据显示,该群体年人均申请医疗救助达3次以上。“这笔钱(医疗救助款)是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只有准确快速划拨到位,我们才安心。”新津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过去反复跑等得久 “经济账”不好算

政策是好的、申请救助渠道也畅通,但过程却让群众感到有些不便。以李星成为例,过去他需要带着身份证(或社保卡)、住院发票、住院结算单和出院证明以及救助对象身份(如低保户、残疾人等)证明到花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核实、初审,确认其可享受多重救助后再跑医保局、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分别提交资料、填写多份表格,等待审核通过、拨付到账。

不过,三个部门的审核流程是“串联”依次进行的,待救助群众需要带着资料挨家跑。加之部门间信息不通、政策不一,流程不同,群众还不能同时跑,只能等上一个部门审核拨付后才能带上资料跑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平均办理(含请款拨付)时间为一个月,符合三重救助身份的困难群众跑完三个部门就需要90天左右。事实上,除了等待时间长,更大的“盲点”还在于困难群众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哪些救助政策,容易导致“漏救”;而部门也存在人工计算导致误差的风险。

此外,各部门的救助起付标准不同,导致跑的部门先后顺序不同最后获得救助金额也会有差异。以李星成为例,按医保—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的顺序跑,可获得救助1.85万元;按退役军人事务局—医保局—残联的顺序跑可获得1.81万元;按残联—医保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顺序跑“只能”获得1.75万元,最多可差千元。作为待救助群众,按哪个顺序跑实际上是心中没数的,也就是说“多头跑”还不一定获得最佳救助。“(待救助对象)本身已是抱病之躯,还来回跑,我们真的很心疼。”新津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串联”到“并联” 救助大提速

今年,新津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从群众需求出发启动医疗救助申请改革,充分利用“智慧新津”底座支撑,开发了“救助通”医疗救助数智中台,变部门分散救助为政府统一救助,大大为群众减负。

新平台上线后,待救助对象的申请流程发生了明显变化:拿出手机打开新津超级绿叶码小程序,进入“我要办事”,点击社会救助——困难救助——医疗救助,按照系统提示跟要求上传了身份证(或社保卡)、住院发票、住院结算单和出院证明的照片,后续的工作就交给了数智中台。

据悉,该平台汇集了救助对象基础信息库并每月更新,接到救助申请后就能依据其身份证号自动进行数据比对,识别其是否在“库”中、符合几重救助身份,并为其打上标签,依据其身上标签再结合相关部门的救助政策和起付标准,自动进行优化计算、智能扣减,为待救助对象生成最优的救助方案,然后分别推送至各部门审核。因“跑”的顺序不同导致救助金额差异也彻底成为“过去式”。

各部门的审核也从过去的“鱼贯”进行到如今的同时进行。“现场审核流程好比从‘串联’进阶到了‘并联’。”新津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大大减少了待救助对象等待的时间。过去3个部门逐一走完流程,大概需要90天左右,现在减少了多次提交资料和部门挨个审核的时间,只需要20天左右。案件办理大大提速了。”

数据对比见成效 “两增一减”群众赞

医保“救助通”上线后将“跑路少、申请提交材料少”留给群众,把“大量的信息数据处理、繁复的流程、多部门流转”留给政府部门。群众从“反跑”到“零跑路”——提交申请后静待结果即可,等待期间还可以通过新津超级绿叶码微信小程序了解办理进度,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各部门审核完成后即进入拨付程序,待救助对象的“一卡通”账户就会陆续收到到款信息。

新平台启用后成效如何?据统计,今年5-6月新津办理了88件医疗救助申请,较去年同期的20件翻了3倍还多。多重救助件则办了10件,较去年同期(5-6月)的2件翻了4倍。每件申请的平均救助时间从90天减少到了最多20天。“太方便了。既不跑路,来得又快,这件实事办到我们心坎里了。”李星成告诉记者。

像李星成一样,有手机便能感受到线上自助办理的便利。不过,没有手机或是不会线上操作的群众也不必焦虑。新津区建起了138个医保服务站,覆盖全区81个村(社区)以及部分银行网点、药店、医院等。每个医保服务站都有专人提供协办或者代办服务。此外,针对行动不便甚至无法出门的的特殊群体,新津区362名网格员将为他们提供“入户办”服务,确保所有待救助对象都能得到及时、高效救助。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保初心,持续深化‘智慧医保’建设,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巩固并推广新津试点成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越来越强。”成都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