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精彩点评④
12月16日,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研讨会暨第二季发布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被节目中精美的画面和朴实的故事所打动,纷纷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原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博导关玲
《这一站,贵州》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每集中的三个故事既有关系又相对独立,适合拆条在网上重新传播。因此节目具有融合传播的这样一个特点,是一个台网联动、有融合传播理念的片子。第二,它的文化情怀和精神涵盖在特别生动的小故事里,而每一个故事又具有新奇性、独特性和专业性,通过平凡和有个性的人去讲故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它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同时有未来感,有国际性,用一种开放的视角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和胸怀来展示现在贵州的发展。节目里面有外国人,有被当地文化吸引的外地人,这样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把现象变成标签,把标签变成文化符号,这一点这个片子做得很好,我们在观看过程中被当地文化震撼心灵,同时节目中展现的景色也让我们记忆犹新、令人难忘。
关玲提出建议,如果能做得更极致,将潘雪的银饰、杨兴琴的刺绣、有牛哥的梯田,跟村BA一样给贴个标签,就会更有利于未来的精准传播,并且把它变成一个品牌,变成一个文化符号。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编务统筹李春利
《这一站,贵州》以平凡的视角切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感觉就像是烟火人间和天上仙界。贵州在之前一直被定位,可能很多人的传统概念里会认为贵州是贫穷的、边远的,但如今的贵州它不再是一个落后的省份,它非常的现代,非常的立体,非常的鲜活。
在这个片子里我们看到了纯粹质朴的贵州人,有牛哥他虽然面对产业发展望道兴叹,但是他非常的乐观豁达,迎难而上。走扁担的小伙子胡记恩,他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能获得常人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但是他回到家里也像大家一样要面对家人的唠叨,他也有要对家人的责任。温泉里的老人们表现出的是故乡的爱、获得感和幸福感,温泉可以养生,可以防百病,可以长寿,这样的广告词被他们幽默诙谐地表达出来。而村民们对于秩序的建立,可以让温泉成为永恒的享受。
在李春利看来,《这一站,贵州》有一种浓烈的艺术和现实的撞色表达,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在强烈的碰撞,在冲突中走向和谐,让整个片子变得很有意思,把富有灵气的山水之美和人文精神高度融合,见人、见事、见风景、见风俗、更见精神,打造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美丽的贵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