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人物丨贵阳公交点钞员:颗粒归仓 “点”出精彩人生

贵州综合广播 | 2019-07-28 15:46

在贵阳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整天和零钞硬币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周而复始的重复中,他们尽职尽责,让每一分钱“颗粒归仓”的同时,也用指尖“点”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们就是被称为“人工点钞机”的公交点钞员。

穿过一道保险门,登记、换上工作服,走进点钞室,申爱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此时的时钟上现实的时间是:早晨六点钟。

坐到工位前,工作人员将一箱箱钱币倒在各自的桌子上,点钞室里顿时灰尘漫天飞扬,申爱民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了鼻子说:“鼻炎特别恼火,我不习惯戴口罩,因为天气太热了,呼吸不了。”

作为公交公司的一名点钞员,今年45岁的申爱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二十多年了。每天四点半起床,五点十分出门,六点钟准时开始工作:不停地数钱、数钱再数钱,一直到下班。

公交公司的钱币都是小票,而且极其不规整,甚至上面还有胶布以及口香糖之类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点钞员一点一点地用手把脏东西扣掉。因此,每一个点钞员的手都很粗糙。申爱民的双手中指都得了腱鞘炎,左手做了手术不疼了,右手又开始疼,甚至已经到了不能自主的弯曲或甚至的程度。她说:“我们是上四天休一天,但其实很少有人会在那一天休息,成年累月的重复一个动作,腱鞘炎是常见病,还有肩周炎、腰椎病这些。”

容纳六十人的点钞室,为了完成每天7500块钱的产值,工作时大家都很少说话,只能听到数钱的刷刷声音。“先要归类,纸币是一类,硬币是一类;纸币一元的放在一起,要抻平,满一百张要捆起来。边归类边理边数,如果理完了再数,很费时又效率低。其实就是熟练工嘛。”申爱民笑着解释道。

走在点钞室里,细心观察,每一位点钞员的双手都很粗糙,有的因为被钱币长期磨损长不出指甲,有的手上隆起鸡蛋大小的骨刺,有的双手常年累月贴着创可贴,有的手指被钱磨得已经看不清楚指纹……申爱民说,点钞员最害怕的是雨天。

“下雨天收箱的时候前很容易被淋湿,粘在一起,不好数。每到这个时候,我们班长就拿出吹风机,一袋一袋的吹干再发给我们数。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不希望的就是下雨天。”

和申爱民一样,46岁的史开莉同样和钱币打交道二十年了,不同的是她在驾驶员和点钞员之间反复切换。1995年,史开莉从售票员转到点钞岗位,回忆起第一次数钱的情景,她用尴尬二字来形容:那时候年纪小,只知道赶产值,当时所有办公室的领导都站在我身后,说你看你点的钱质量很不过关。我当时无地自容啊,感觉比偷钱还要痛苦,尴尬。

从那以后,史开莉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数钱数得最好的点钞员。每天除了吃饭时间,她都躲在点钞室里反复练习,回家以后还找来家人的零钱练。渐渐地,史开莉数钱越来越快,越来越准,也更叫规范。不久,因为岗位需要,史开莉被调到驾驶岗位,对于这次调整,她的内心是愉悦的。可是好景不长,史开莉又回到了点钞岗位。她有些无奈地说出了原因;“当时生完孩子就神经衰弱,睡不着觉,但驾驶员有早班,上不了,要是驾驶员只有晚班,我肯定不会回来点钞,因为我干过这个活,太辛苦。”

这次回来,史开莉的心境有了很大改变。因为做过驾驶员,史开莉更能体会到驾驶员的不易,在她看来,自己数好每一分钱,就是对驾驶员每踩一次刹车辛苦劳动的尊重。

随后,史开莉又干过复核、汇总,点钞中心所有的工作她都经历过。无论干什么工种,她都尽心尽责,不忘初心。即使现在走上了领导岗位,不用再数钱,她也是经常叮嘱其他点钞员要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让驾驶员每一分的辛苦付出都能颗粒归仓。她说,辛苦大家都知道,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辛苦,既然干这一行,就要负责任,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对得起他人的付出。

从1995年贵阳公交收银公司成立至今,公司一百多名职工秉承责任二字,保障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这也正是贵阳公交一直倡导和发扬的为乘客服务精神的体现。贵阳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收银公司总经理姚启贤说,“表面上点钞员数的是钱,但背后折射的是贵阳公交的文化和精神,就是责任和服务,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