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时代京剧《锦绣女儿》在遵义市上演
7月11日晚上8点,随着一阵悠扬婉转的苗族音乐在遵义大剧院歌剧厅响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大幕拉开,由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大型原创时代京剧《锦绣女儿》,将苗族同胞脱贫致富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
真情讲述贵州故事
《锦绣女儿》主人公绣娘阿彩的主要原型人物之一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
2018年,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采风创作,被石丽平的事迹深深打动。“她把生活贫困的山村妇女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先后培训了一万多名绣娘,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实现300多户贫困户1000余人顺利脱贫。他们的感人故事深刻而有内涵,给了主创团队最大的灵感,为该剧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一级演员侯丹梅告诉记者。
随后,主创团队马不停蹄,数十次深入贵阳、铜仁、黔东南州等地的民族村、苗寨、工厂和博物馆等,在苗绣民俗顾问石丽平、苗歌民俗顾问潘兴周等的帮助下,深挖贵州苗族文化和民族故事。经过主创人员和京剧院全体演职员工夜以继日的创排,以及和众多京剧名家的精诚合作,《锦绣女儿》创作历时3年多,于2020年10月闪耀呈现。
精心创作文艺精品
“《锦绣女儿》是在脱贫攻坚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为了避免和其他相同题材作品的重复,我们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点突出脱贫攻坚中的‘她’力量,讲述大山里的女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曹海玲告诉记者,创作期间,剧本经历过三次重大修改,将京剧“诗词化”的唱词改编得更加通俗易懂,加入了梦幻情节、苗族群舞等元素,将人物故事精华浓缩在主角身上,展现的是新时代下的贵州女性新形象。
“奋斗百年路,国粹奏华章。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展演,大型原创时代京剧《锦绣女儿》成功入选,对于讲好贵州脱贫攻坚好故事有着特殊意义,既讲好了多彩贵州好故事,还传播了苗族文化。”侯丹梅说。
(遵义日报社记者:向婧 部分图片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