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向“辣椒强省”纵深迈进 2022年贵州省辣椒产业这样干!

省辣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 | 2022-02-15 10:21

为充分发挥我省辣椒产业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全力推进辣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促进椒农持续稳定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基础,省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2022年度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如下:

一、目标任务

围绕“一群、两带、三中心”建设目标,稳规模、提质量、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2022年,确保全省辣椒种植规模稳定在500万亩以上、产量700万吨以上、一产产值255亿元以上、二产产值160亿元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基地200万亩以上,巩固优化“两带五区”产业布局,打造全国辣椒优势产业集群,促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向“辣椒强省”纵深迈进。

二、产业布局

一群:打造全国辣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两带:北部加工辣椒产业带和南部加工鲜食辣椒产业带

北部加工辣椒产业带:主要布局在杭瑞高速沿线及辐射区,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推广种植朝天椒及线椒加工品种。

——黔北-黔东北朝天椒产区(250万亩):重点布局在播州、绥阳、汇川、红花岗、新蒲、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道真、务川、习水、桐梓、沿河、石阡、松桃、思南、德江、印江等县(市、区)。主要推广黔辣、辣研、遵辣、遵椒、艳椒等系列朝天椒加工品种。

——黔西北加工线椒产区(50万亩):重点布局在大方、金沙、黔西、七星关、纳雍、威宁等县(市、区),主要推广大方皱椒、毕节线椒等系列线椒加工品种。

南部加工鲜食辣椒产业带:主要布局在沪昆—兰海高速沿线及辐射区,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推广种植特色线椒加工鲜食品种。

——黔南-黔东南干鲜两用辣椒产区(80万亩):主要布局在瓮安、福泉、平塘、都匀、独山、长顺、贵定、麻江、黄平、镇远、锦屏等县(市、区)。主要推广黄平、独山等本地线椒,长辣、湘研等系列线椒干鲜两用品种。

——黔中鲜红椒产区(70万亩):主要布局在开阳、修文、清镇、花溪、息烽、西秀、平坝、紫云等县(市、区)。主要推广花溪、平坝等本地小辣椒和川椒、黔椒系列线(条)椒品种。

——南部低海拔富热河谷青椒产区(50万亩):重点布局在罗甸、三都、荔波、榕江、册亨、望谟、关岭、镇宁、从江等县(市、区),主要推广辣丰、长辣、湘研、苏润等青椒品种。

三中心:黔北-黔西北干制与发酵辣椒加工中心、黔中辣椒调味品加工中心和黔南-黔东南发酵辣椒加工中心

黔北-黔西北干制与发酵辣椒加工中心:红花岗、新蒲、绥阳、湄潭、播州、凤冈、习水、正安、道真、大方、黔西、金沙等县(市、区),重点加工泡椒、糟辣椒、辣椒干、辣椒面等产品。

黔中辣椒调味品加工中心:南明、修文、花溪、清镇、西秀、贵定等县(市、区),重点加工油辣椒、辣椒酱、火锅底料等调味制品。

黔南-黔东南发酵辣椒加工中心:凯里、麻江、丹寨、黄平、瓮安、福泉等县(市、区),重点加工酸汤、泡椒等发酵辣椒制品。

三、重点措施

(一)加大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应用。

加大辣椒制种企业的培育,提高地方优良品种供应能力。持续开展辣椒“良种工程”,主推自育品种和地方名特优品种,加大新优辣椒品种试验示范力度,规模化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打造省市县三级育苗体系,建设一批集约化商品苗繁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定向育苗,提高生产能力,确保良种壮苗的有效供给,力争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集约化育苗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农科院,各市<州>政府)

(二)抓好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

围绕“两带五区”产业布局,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完善机耕道、生产便道、水利灌溉、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集约化育苗、山地农机、预冷、冷库、烘干等设施设备,建成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200万亩,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机械打孔移栽、水肥一体化、点灌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和轻简化技术,以及“稻-椒-菜”“菜-椒-菜”高效接茬模式,使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投入品,全面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和限用农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易回收或可降解的标准地膜,从源头上保障“生态贵椒”产品质量安全,建成辣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00个以上,实现绿色生产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利用低热海拔富热区域,大力发展早春辣椒和秋延晚辣椒示范基地,满足市场茬口需求。(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各市<州>政府)

(三)加快推进产品精深加工。

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打造世界辣椒加工基地”的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辣椒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集中力量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及年销售超过1亿元的标杆性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一批省外辣椒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全省辣椒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能转型、品质升级,开发符合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贵州朝天椒集群项目,加大辣椒制品加工研发力度,加强发酵辣椒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辣椒原料基地技术管理和辣椒风味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推进产品质量结构升级。规范辣椒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实现全省辣椒加工产值达16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大学,各市<州>政府)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持续打造以“中国辣椒城”为中心,以播州、绥阳、大方、威宁等县(区)的重要产地为纽带,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北部农产品物流园、遵义新雪域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都匀黔匀和农产品物流园、七星关黔西北农产品物流园等物流交易为重点的辣椒市场体系。加强销售队伍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育力度,加大推进订单生产,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推动贵州辣椒进军营、省外重点农批市场、重点商超等,推进线上交易。(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市<州>政府,重点县<市、区>政府)

(五)加大品牌建设与推广力度。

加快推进贵州辣椒公共品牌和地方特色优势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制定系统宣传策划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级新闻媒体、地方新闻媒体等平台宣传推荐贵州辣椒品牌和产业,持续发布“贵州辣椒”产业信息,分片区在目标大城市举办专题宣传推荐活动,推进辣椒产业的国家品牌建设工作。搭建品牌宣传、展示、交流平台,全力办好第7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通过“辣博会”提升贵椒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行业宣传推介活动,扩大贵椒系列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政府)

(六)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支持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加工工艺提升改造与安全控制技术。进一步完善省级辣椒产业技术和工程中心、辣椒种质资源中期库、省辣椒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建设,推广应用“辣椒云”服务平台,推动打造辣椒产业智慧农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修订、宣贯一批种植管理、采后处理与加工、市场流通等标准,逐步构建辣椒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持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建立既符合我省辣椒生产实际又与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接轨的标准体系,增强“贵椒”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省辣椒专家团队和各级辣椒产业重点人才,开展辣椒专业技术培训和防灾救灾指导服务。(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气象局、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省科学院,各市<州>政府)  

(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聚焦产业短板,突出重点环节,包装策划招商项目,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接续融合,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紧盯省外目标企业,组织各市州积极赴外招商,宣传推荐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以更加开放的力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好的营商环境,发布招商储备项目,邀请重点客商赴我省实地考察,争取达成一批引资合作项目,推动“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落到实处。做好本土企业和引进企业服务工作,畅通生产链条,确保已有企业不外流、项目不流失。(牵头单位:省投促局;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政府)

(八)抓好金融创新支持。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方案,力争农业基金项目早日落地见效。持续推进金融创新,疏通“贵椒贷”等受阻环节,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动辣椒企业生物性资产抵押担保、仓单质押、订单抵押、保单抵押等融资模式试点工作。支持开展农业保险,鼓励和支持种植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参保,重点推广辣椒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实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各市<州>政府)

(九)加快“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建设。

对标“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建设目标任务,按照《关于落实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责任分工,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加强与中国证监会、大连商品交易所沟通协调,在干辣椒期货上市后加快推进辣椒期货交割库建设,达到期货交割条件,尽早推动贵州辣椒品种以自报升贴水形式参与期货交易。完善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发布机制,进一步掌握辣椒话语权、定价权,打造全国辣椒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牵头单位:遵义市政府;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商务厅、贵州证监局)

(十)精心实施集群建设项目。

积极向农业农村部汇报沟通,加大对集群项目指导力度,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聚焦辣椒绿色优质原料基地、绿色加工集聚区、绿色物流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补齐产业短板,突出重点环节,精心组织推动辣椒集群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集群建设目标任务。(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相关市<州>政府、县<市、区>政府)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统筹。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协作联动,集中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和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好工作落实。

(二)压实工作责任。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明确目标任务,抓好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工作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和市(州)、重点县(市、区)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出台用地、用电、用水、物流、加工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层层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单位要不断改善和优化服务,切实形成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资金支持。各单位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产业发展资金、政策性银行扶持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加大对辣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协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争取利率优惠政策支持,大力推广“贵椒贷”,帮助辣椒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收储资金、生产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四)强化调度督查。强化统筹调度,督促检查,抓具体抓深入,各成员单位和市(州)每月将工作情况报送省辣椒专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附:

  2022年全省辣椒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