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水系河长说│河湖长制给铜仁带来了哪些改变?
2017年8月1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贵州反馈督查情况指出,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018年,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曾深入铜仁进行督察。
铜仁市是乌江干流首个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市,因此得到了省委和中央第七环保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河湖长制的实施带来了哪些改变?
贵州综合广播与贵州省河长办联合推出的《乌江水系河长说》系列访谈第五期节目带您走进铜仁。
铜仁市副市长、市级副总河长叶栋槺(中)
思南县副县长、县级副总河长张炜黎(右一)
沿河县洪渡镇镇长、乌江镇级河长冯亚军(左一)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铜仁段全长26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114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1.8%。乌江分别流经我市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县,涉及27个乡镇(街道)。境内长10公里以上的一、二级支流共有9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7条。
铜仁市沿河县是乌江自发源,流向中下游在我省的最后一个县,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的洪渡镇,是乌江流经省内的最后一个乡镇。作为上游如何把好关口为下游输送水质更好的水?
铜仁市副市长、市级副总河长叶栋槺说,河湖长制的推行成效明显。

铜仁市治理保护乌江的成效
00:00 /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春节前夕视察乌江流域六冲河段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
一是河湖管理成效明显。乌江流域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转变,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难题,水质水环境明显改善,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河流水质明显提升。当前,乌江流域12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乌江干流4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水十条”考核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水质比以前明显提升。
三是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思南白鹭湖、德江白果坨和沿河乌江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6.2%,较之以前,生态环境改善十分明显。
目前,乌江铜仁段共有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99名,其中市级河长1名、县级河长7名、乡级河长65名、村级河长226名。
铜仁市副市长、市级副总河长叶栋槺说,在建立乌江河长组织体系的同时,铜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配套制度,同时还积极探索创新出台了一些新的机制,运用法律的“牙齿”有力地“咬合”,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执法更有力度。

铜仁探索出台配套制度
00:00 / -一是按照国家要求出台了《会议制度》《考核暂行办法》《验收办法》等六项制度基础上,创新出台了“民间义务监督员和民间河长工作、村规民约河道管护、河长述职评议”等8项新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6+8”工作新机制。
二是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领导基层治理的先锋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爱河、人人护河”的良好氛围,铜仁市创新推行了“民心党建+河长制”,在区县层面设立河流党委10个,在乡镇层面建立流域党总支34个,在村(社区)层面建立河流党支部216个,设置河流党员志愿岗2153个,上下联动,形成合力,4年多来开展巡河、清河活动2.8万余次,解决河湖问题800余个。
三是为有效破解“垃圾围村”和“垃圾入河”难题,铜仁市全面推广“垃圾兑换超市”积分激励机制。全市分别建立垃圾兑换超市总站53个、分站136个,开展兑换业务600余次,收购垃圾57.2吨。
四是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效衔接机制。铜仁市先后出台《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了法治保障。铜仁市人民检察院与相关部门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协同纵深推进全市河长制工作。
五是积极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铜仁市石阡县与遵义市余庆县建立余庆河保护联合行动机制,沿河县与重庆市彭水县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机制。铜仁市与重庆市酉阳县建立乌江流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协同推进乌江生态保护。

河长制解决的难题
00:00 / -当前,河长制已从“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五年来,铜仁市在乌江流域重点整治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多年来,乌江沿岸村民利用乌江发展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2017年,铜仁市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引导渔民收网上岸,重新寻找增收致富路。如思南县拆除清理网箱72万多平方米,沿河全县拆除网箱16万平方米,截止2017年5月,乌江干流的石阡、思南、德江和沿河4个县网箱养鱼已拆除完毕,1200余户渔民全部收网上岸,提前7个月完成省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成为乌江干流首个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市,得到了省委和中央第七环保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高效推进污水处理攻坚行动。铜仁市积极推行PPP建设模式,有效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乌江流域内共12座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能力达7.8万吨/日,出厂水质均达一级A标排放标准。乌江流域6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能力达4.32万吨/日。
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出台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对乌江流域414个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和溯源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实时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达标排放。
四是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对乌江流域92座小水电站全部实施生态流量改造,水库、水电站生态流量均达到下泄要求,确保河流不出现断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