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思悟行•贵在有理|走进“公园省” 穿越“大屯堡”领略屯堡文化特有魅力
“习”思悟行•贵在有理
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灿若星河,屯堡文化就是贵州璀璨的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明朝 到贵州”,我们底气十足。
6月28日,“家国亲情六百年——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江苏)暨招商推介会”在南京举行。会上,一篇《走进‘公园省’ 穿越‘大屯堡’ 体验绵延六百年的家国亲情》为主题的文旅推介文诚邀江苏的朋友来贵州踏上跨越六百年的寻亲之旅。
何为屯堡文化?贵州与江苏之间远隔千山万水,两地人民之间为何共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缘?
贵在有理,从这开始。
八千里星云可追,六百年风云暗蕴。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率军进攻云贵,为了巩固边防,来自江淮地区的三十万铁血将士留在西南,成为军屯。闲时开荒种地,自己自足,战时上场杀敌,保家卫国。明朝初年的“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让贵州历史行至“风云济会”处,大批汉族军队及其家属从小桥流水的诗画江淮,穿越江汉平原和湖湘大地进入莽莽群山的贵州定居,发展军屯、民屯、商屯,形成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寻觅此间,风韵依然。今天,屯堡的影子仍遍布贵州各地,在安顺屯堡,妇女的服饰依然是六百多年前江南一带的样式,原汁原味。不少人误以为这是少数民族装束,其实不然,这是典型的明代汉族服饰。很多屯堡人的家谱上,还清楚地记载着“江南应天府”“徽州府歙县”“江南华亭县”,也有不少记载记载着自己祖上来自南京的都司巷、石灰巷、乌衣巷等地。屯堡的很多方言仍保持着老南京官话的风格,这也让每每到此地的南京人,能感受到600年前的南京风物,勾起了埋藏心中的乡愁。
历经六百年,屯堡作为一个时代的“活化石”,承载着厚重历史,体现着600年前那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文、宗教、习俗、审美等方面的特征和面貌。屯堡文化在融入贵州文化的同时保持了相对的文化独立,以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世人惊叹震撼。
修建屯堡是明朝“北守南进”的重大国家战略,屯堡文化蕴含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意义,研究、发扬屯堡历史文化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屯堡文化,既是历史的遗存,也是时光的馈赠,成为明朝在当代的历史文化活化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
2023年,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统筹实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的工作方案》,提出实施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要求做好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广,充分彰显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深入做好屯堡文化研究,讲好屯堡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屯堡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在屯堡及相关遗存里,蕴藏着构建贵州发展基本图景的关键素材,蕴藏着把握明朝兴衰成败的重要线索,蕴藏着研究汉族古风古韵的独特基因,是我们探究贵州发展进程、探讨明朝兴衰密码、探寻汉民族传承发展机理的有力凭证,有助于勾勒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屯堡文化由于内蕴的文化丰度和厚度,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只有更加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屯堡文化,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屯堡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而彰显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因为我们相信,屯堡文化既是贵州的,更是世界的!
本期宣讲人:史亮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员工作部副主任
2020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指导单位: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