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代人 智慧供电服务特大型社区 全国首座电鸿物联智能配电房在贵阳建成
“采用无源无线的配电变压器接头测温传感器,对接头温度实时在线监测,不需要人工进入配电房,就可对变压器关键部位实时巡检。”1月13日7时,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特大型社区——花果园R2区4号试点配电房内,工作人员手持“电鸿物联”操作仪通过搭载的11套传感设备,完成包括环境采集、视频监控、设备状态监测等6大功能测试,标志着全国首座电鸿物联智能配电房建成、运行。
以前,巡检人员开展配电房巡检,测温需要使用测温仪、判断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需要用耳朵听设备声音、鼻子闻设备气味、眼睛看各种仪表指示数据和指示灯。现在这些巡检手段通过数字物联技术全部集成于一套系统内,杜绝了人工巡检可能出现的“疏忽”,实现“机器代人”,大幅提升巡检效率。
“以前我们全流程巡检一个配电房至少需要2个人花费2小时,完成509处配电房的周期巡查需30人,现在通过‘电鸿物联’智能配电系统,远程掌握配电房内的环境温度、设备温度、电流、电压、开关状态等,包含有无浸水、漏油、短路等异常,呈现可观、可测。”负责首个电鸿物联配电房建设的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生产技术部配电科专责杨金铎说。
据悉,电鸿物联智能配电房是基于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可实现自动化监控、智能监测、中低压停电感知、站房可视化、负荷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监测低电压监测、营配融合等功能。电鸿物联技术采用配电智能网关+配电物联电气传感终端,实现智能传感终端安全可靠、即插即用、自动组网等,提高智能传感终端现场安装调试效率,提升智能站房“可观、可测”感知水平,新增智能配电传感终端全部采用电鸿智能传感终端,同时做好存量智能传感终端通过统一物模型分批次、分步骤开展存量终端电鸿化接入。
电鸿物联智能配电房的建设是贵阳供电局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该局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紧密合作,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配电房技术和电鸿传感设备,助力推动智能电网产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发展。
贵阳市花果园特大型社区用电客户共18.8万户,辖区高层住宅楼达700余栋。原有配电设备规模庞大,配电房内无设备状态、视频、环境、安防等智能监控终端。设备运行全靠人力运维,中低压故障、缺陷异常等无法快速主动上报,技术手段支撑不足,运维及客户服务压力大。
“花果园的配电资产移交南方电网公司,电网运维效率亟待提升,基于‘电力鸿蒙’的智能配电房建设,是缓解人员缺口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在2024年8月底前完成基于电鸿技术的花果园283座配电房,226座箱变智能化改造,实现对配电房全面感知和实时状态数据融合应用,打造电鸿典型示范区,全面推动电鸿在配电生产领域的深度应用,成为智慧赋能生产的典范。”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生产技术部总经理肖宁说。
通讯员:杨志坚、张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