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田建设专家齐聚一地 探索山地“田野变形记”

贵州广播电视台 | 2023-11-29 10:12

11月27日至28日,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部直属单位有关专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产业客户部、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的相关同志,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河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田建设系统负责人在贵州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调研。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研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仁怀市长岗镇项目区,调研围绕贵州发动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做法,交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示范、多元化投入、年度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措施。

截止2022年底,贵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93万亩,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得益于“市场运作建设、农民主体建设、统筹整合建设”三种模式,以及“635”工作机制,今年,贵州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77万亩,目前已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2万亩,占年度任务的91.5%。

调研组前往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长远村观察到,虽然雾天能见度低,但12台挖掘机依然抢抓工期,再过不久,茶园头工程226.26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交还到农民手中。贵州遵义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长远片区示范点项目负责人杨冬冬现场介绍:“项目于10月份开始动工,表土剥离再进行平整田块、田埂修筑等工序,预计在12月底前完工”。

项目完工后,茶园工程零乱破碎的337块被归并为73块,农民机械化种植将更便利。像这样的田块整治、农田小改大项目在山地贵州极为常见。截止目前,遵义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33.3万亩;2023年建设目标任务40.5万亩,截止11月26日,已建成37.69万亩。

高标准农田为农民而建、由农民来建。仅去年1年,贵州高标准农田项目就带动5万余名农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8.2亿元,占财政资金的比例达21%。今年,已发放劳务报酬4.56亿元,带动群众3.57万人增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地调研时,参会人员围绕贵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收益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解。以仁怀市长岗镇堰塘坎村241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在不影响工期的同时,当地建好的良田早早种上了豌豆尖。

工作人员现场算了笔账:“项目实施前这里的高粱产量亩均约500斤,高标准农田实施后产量可提升20%,亩产能达到600斤,茬口再接种豌豆尖亩产600斤,加上新增耕地指标收入,2413亩地年均收入合计1186万元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加码”。贵州除了与省农发行签订2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专项支持“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外,截止2023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4.3亿元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今年计划撬动金融投入26.4亿元,目前正在开展融资授信。

无论是“三种建设模式”,还是“635”机制,村集体和农民的深度参与,无疑为贵州建设高标准农田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管护等各环节驱动护航,群众的深度参与成为此次研讨交流的展开话题。

同为丘陵地带的重庆市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与贵州同样的难题,此次调研重庆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处长莫建兵告诉记者,“贵州经验”带给他一些思考。“贵州总结的‘635’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产业引领方面。高标准农田作为基础建设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国有企业参与和社会资本加持,形成了广泛参与格局。近期重庆市与贵州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将按照协议要求,深化与贵州农田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更多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良模式。”

座谈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部直属单位有关专家,中国气象局减灾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产业客户部、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的相关同志,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河南、广西、重庆、云南、甘肃、新疆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农田建设系统等负责人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分别发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