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话中医丨黄芪配一物,秒变“防病第一方”,男女都适用!

2024-11-29 14:55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军机大臣卢荫溥患上顽疾,只能瘫痪卧床,皇上派来的太医也久治无效。这时,便有人推荐民间郎中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端详太医的药方说道:"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

其余太医疑惑:"可药效为何没有发作呢?"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依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席话,令在场太医连称高明,立即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卢荫溥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卢荫溥这才逐渐康复。

中医临床认为,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倘若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提到补气,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黄芪。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天然药品,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黄芪具有补益元气、利水消肿、排毒生肌的功效,达到固表的目的,适用于自汗、盗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作为“补气圣药”的黄芪,不仅是一味治病中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至今仍是平常百姓生活中煲汤的常用养生食材,也成为人们"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强身"的滋补佳品。贵州卫视《医生开讲》节目中,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李忠医生为我们介绍了一道黄芪猴头菌汤

黄芪猴头菌汤被誉为“防病第一汤”,此汤中不仅有补气诸药之最的黄芪,配合滋补抗癌珍贵药品猴头菌,提高人体扶正之力,以达预防疾病之效。

中医讲"正气虚则为积",也就是说正气不足,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免疫力低下,这种情况下最易患病。此汤不仅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生成、保护肝脏的功效,日常服用还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有益机体健康。

从药用到餐桌,从食用到保健,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黄芪猴头菌汤,中医药文化正在为更多人带去更多的健康。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杂合而食,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身体状态,从而达到保持身体气血正常运行,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