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党建引领以“督”促“战”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贵阳日报融媒体 | 2020-06-30 14:25

今年以来,贵阳市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为抓手,坚持以“督”促“战”,聚焦主责主业、压实政治责任,不断建强脱贫攻坚力量队伍、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挂牌督战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组织部的督战队到村里,看完问完查完,才和我们见面。”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批林村第一书记安正祥清楚记得,今年以来,市委和区委两级组织部门的督战队已来过3次。“进村看、入户访和我们一起思考下一步工作,从‘督’到‘战’,融入一线,全力巩固脱贫成效。” 安正祥说,“虽然脱贫工作扎实,但组织部门的督战队依然抓得很紧。”

确如安正祥所言,今年贵阳市紧盯“按时高质量打赢”目标,围绕市内巩固脱贫成效、市外对口帮扶两大任务,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双线”挂牌督战。

为确保脱贫攻坚“双线”挂牌督战不走样、取实效,2月21日,贵阳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全市组织系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区(市、县)、乡镇、村和承担“3+9”对外帮扶任务的单位全部纳入挂牌督战范围。4月20日,贵阳市组织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通知》,紧盯脱贫攻坚力量队伍、态度作风和能力素质“三个到位”,持续开展实地督战。

此外,贵阳市还在市级和10个区(市、县)均成立了由组织部长任队长、部务会成员任副队长的督战工作队和巡回督导组,全市共组建由市县两级部务会成员领衔的督战分队74个。7个市级督战分队定点联系督战7个区(市、县)、11个乡镇、33个村和承担“3+9”对外帮扶任务的7家市属单位、6个区(开发区),剩余乡镇、村和本地对外帮扶部门由相关区(市、县)督战队负责督战,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任务较重的64个乡镇、405个村、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所有对外帮扶单位挂牌督战全覆盖,持续压实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责任,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砥砺作风补齐“短板”

“感谢领导关心,我家门口路坎缺损了这么小的事情,都有人管”,近日,清镇市市委组织部在流长乡开展第四轮挂牌督战时,发现王院村二组建档立卡户杨明义家门口入户道路路坎存在缺损情况,有一定安全隐患。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物料,组织人员对贫困户杨明义缺损路坎进行了维修。

而这只是贵阳市通过挂牌督战中查改问题的一个例子。

“围绕压实攻坚责任、配强攻坚队伍、建强攻坚堡垒、提升攻坚能力等6个方面内容,贵阳市坚持市内脱贫成效巩固和市外对口帮扶两大任务一起抓、两条战线同步督。”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贵阳市督战分队采取座谈访谈、测评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积极深入一线、责任单位、农户家中开展实地督战,全面了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集体经济发展等短板弱项,深入查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产业革命和对外帮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截止5月底,市县两级督战队共走访农户2594户、访谈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一队三个人”2917人,发现问题127个。 

针对实地督战发现的问题,贵阳市各级督战队深入分析根源,建立整改台账,将问题聚焦到组织、队伍、干部上来,推动问题见事见人,整改落实具体到人,全程跟踪、逐项销号。同时,加强与本地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专班的协同配合,系统分析上级部门考核督查反馈问题和市直部门综合督查、行业督查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将涉及攻坚责任、攻坚队伍、攻坚能力方面的问题纳入组织部门挂牌督战同步推进整改落实。截止目前,前三轮督战发现的127个问题已整改完成。

此外,在对外帮扶方面,贵阳市加强相关单位推进落实“六大帮扶工程”的督促检查、跟踪调度,推动政策、资金、项目等精准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确保6月底前助推对口帮扶县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体现省会担当。据统计,今年贵阳市共安排财政资金2。457亿元、整合各类投资12。35亿元,在对口帮扶县重点打造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19个,全市一级批发市场省内农产品供给率将达75%以上,带动就业35万人。充分发挥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依托贵阳市的农产品物流园、生鲜超市、电商平台等设立本省农产品扶贫专区,今年1至4月采购本省农产品约37。9万吨、销售金额52。5亿元。

尽锐出战提升攻坚能力

按照配强攻坚队伍、建强攻坚堡垒的要求,今年以来,贵阳市开展市县行业部门和县乡领导班子分析研判,调整充实48人;对个别区(县)主抓扶贫工作的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安排进行调整,确保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抓脱贫攻坚;目前全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一把手”已经全部配备到位。同时,对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党政正职近期提拔且没有合适接替人选的,明确其继续负责抓好相关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不受影响。  

据了解,今年贵阳市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274个村563名“两委一队三个人”开展分析研判,437人研判结果为“优秀”、124人研判结果为“称职”,2名研判结果为“不称职”的村委会主任已分别给予诫勉谈话、停职处理。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对92名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进行调整轮换;根据攻坚需要增加4个驻村工作组,目前全市共249个驻村工作组、1245名驻村干部。市县两级选派农技人才400多人,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4500余次。

同时,贵阳市还聚焦脱贫攻坚领域工作任务,以落实“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巩固提升饮水安全质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展劳务输出等内容为重点,采取线上培训、实战训练、以来带新等方式,完成245名新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新任乡村干部全员轮训。各区(市、县)结合实际举办培训班53期,培训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4800余人次,帮助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升攻坚能力。

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方面,贵阳市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干部县级联审机制,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村“两委”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截至5月底,260个行政村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全市总数的28。5%;深入实施“双培工程”,将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500多人。结合脱贫攻坚队伍分析研判,将村党组织书记或主任研判结果均为“不称职”的村纳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开展2019年13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村整顿工作“回头看”,巩固提升整顿成效。

今年,贵阳市还通过发挥基层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立“村社合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组织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在产业链、合作社建立党组织59个。 

组织关怀让干部干劲十足

端午小长假,对已进入战斗状态的贵阳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依旧紧凑、忙碌。

6月26日早上9时,开阳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段红莲与城关镇石头村的村干部碰了个头,然后开始下组走访,对脱贫攻坚整改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并走访了石头村贫困户李贻贵,了解到李贻贵户下雨天饮用水存在杂质、浑浊现象,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的协调下,重新铺设1。8公里水管,增设一处取水点后,又请该村委会干部持续关注李贻贵家情况。  

“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段红莲说,看着自己制作的脱贫倒计时间表上日期一天天减少,就会不断告诫自己,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一定善始善终。

对于啃“硬骨头”的一线干部”,贵阳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待遇保障、关心关爱、安全防范等措施,按时发放驻村干部工作补贴,为每名驻村干部购买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元旦春节期间按照第一书记每人1000元、驻村干部每人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开展专项慰问。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谈心谈话3500余人次,组织开展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安全教育9000余人次。今年以来,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05人、职级晋升37人;推荐43名党员、19个先进党组织参加省脱贫攻坚“三优一先”评选;今年“七·一”,全市还将评选表彰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100个,先进党组织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