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优秀电影回顾(一)流浪少年 遇见春天

影视文艺频道 | 2020-03-25 15:36

每年全世界生产的电影,数量大到惊人,有些被记住,被留下,更多被淹没,被遗忘。

优秀的国产电影面对巨大的竞争,不甘示弱,为自己找到一席之地。它们越来越好,值得我们在记忆中为它们留下一块空地。

每个人的记忆都会做出选择,你选择留下什么呢?

2019年优秀电影回顾(一)

《四个春天》真正的诗意生活,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 文/坏笑

《四个春天》上映半年后,终于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位贵州籍导演每逢春节回到独山老家,用简单的镜头记录父母的生活琐碎。你可能会疑惑,「两位老人的日常起居有何可看?我们每日都处在生活之中,还看不够吗?」

那是一种近乎理想的生活状态,像一壶清茶,也像一盏暖灯,很多人称之为「诗意生活」。诗意生活不是家装和服饰等外在的修饰,也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远方。它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热爱周遭的一切。随时随地脱口而出的小曲,屋檐下听燕子呢喃,看窗外树影婆娑,与你穿梭在山间喘着粗气却满心欢喜。春夏秋冬风雨云雪,都能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生活美学家

春节前夕,熏制腊肉和香肠是很多贵州家庭的习俗,两位老人也不例外。夜色降临,导演的父亲(以下简称“父亲”)从炉子里拿出一串串熏好的香肠,在昏暗的灯光下,香肠饱满,颜色正宗,泛出诱人可口的光泽。父亲看着自己的手艺,忍不住称赞:「漂亮啊,安逸啊」。老人的眼光敏感细致,用热情感受着周遭平凡无奇的事物,看到了一串香肠的“漂亮”。

两位老人热爱音乐,喜欢在家里劳作时哼着小曲,也喜欢站在山坡对着远方高歌,虽不算专业,但却很动人。他们的旋律自在心中,是对生活的美好与喜悦的即时表达。两人还会二胡合奏,天井里的音乐响起,音符流淌进小楼的每一个缝隙。

父亲想要养蜂,从淘宝买来材料,自己制作蜂箱。蜜蜂放进蜂箱,他喜欢极了,忍不住在蜂箱前逗留观察,导演的母亲(以下简称“母亲”)笑着说「你差不多拿蜜蜂当初恋情人啦」。燕子归巢,穿梭在屋檐下,父亲唤来母亲,两人兴奋地像见了好久不见的朋友。

影片还记录了老人许多有趣的生活片段。写毛笔字、摘花椒、种腊梅、一起登山、喝小酒、互相修剪头发……他们之间的相处,没有喋喋不休的争吵和抱怨,只有和风细雨般的陪伴。两人一你言我一语,你一应我一和,一点一滴一朝一夕,日子便有了诗意。他们善良、爽朗、朴实、清澈,善于捕捉“美”,是真正的生活美学家。

每天为家里做一件事

两位老人生活在贵州乡镇常见的独栋小楼。子女在外拼搏,一整栋小楼只住两个人,似乎显得空荡。但他们整天上上下下,熏腊肉、养蜜蜂、种花种菜、养鱼、缝纫、烹饪、晨练……小楼洒满生活的香气,每个角落都生机盎然。

影片里,父亲在家中敲敲打打,修窗户、修电灯、修凳子,他说「每天至少为家做一件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藏着家庭生活幸福的真谛。

母亲做拖鞋、磨豆汁、种花草、摘草药……琐碎的家务在她爽朗的笑声中变得有趣。

幸福是日积月累的财富。每天为家里做一件事,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在持之以恒的付出后,日子总会越来越有滋味。

学习的乐趣

热爱生活的人,即使上了年纪,也不会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影片中父亲掌握多种乐器,二胡、小提琴、笛子、手风琴……日子在父亲编织的音乐中灵动起来。

影片最有趣的一个镜头里,两位老人在相邻的房间,父亲用电脑学习剪辑,母亲踩着缝纫机缝缝补补。他们彼此陪伴又相互独立,陪伴时相互依附,独立时享受自我、提升自我,满头白发,却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

影片中导演插入了几处由父亲拍摄、剪辑制作的小片段,片段中有解说有配乐,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扑面而来。

用上智能手机,两位老人学习用微信发信息,面对面给对方发起了语音,一言一语可爱逗趣,乐出了泪花。

影片最后,老人给女儿上完坟,伫立在田埂上,唱起了年轻时的歌。母亲的爽快的笑声,父亲温柔地应和。

四个春天,不到两个小时的生活片段,如同一碗甜汤盛到观众面前。一碗下肚,内心触动。虽只有一碗,但你能通过它,感受到属于他们已经逝去和即将到来的无数个动人的春天。

《流浪地球》告别了五毛特效,我们还差什么?文/田木

这个春节档一部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可谓是引爆了朋友圈,微博热搜,实时话题等各大网站与媒体版面。超过八成的观影者给影片打出了好评,上映10天即达到30亿票房。这个成绩不仅是在春节档,放在全年来看也是十分优异的。

曾经,在拍摄初期不看好《流浪地球》的微博大V们也在影片上映后自称打脸,纷纷给出了盛赞。的确,《流浪地球》以惊艳的特效登场,扭转了人们对于中国不可能拍出科幻片的刻板印象。

也许当初看见这番话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他做到了。

为了把电影中科幻的部分具象化,导演郭帆编写了未来100年的编年史,

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

率领7000人的团队,搭建出10万平米的实景地,在投资方撤资后,郭帆更是赌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900万,以及被网友们调侃为“空手套战狼”的本领拉来了吴京的6千万投资。种种破釜沉舟的努力,终于做出了《流浪地球》在视觉特效上的炸裂呈现。

曾经被诟病的国产电影五毛特效,这道坎总算是跨过去了,郭帆导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也是可以做出好莱坞那样的特效的。但是一部佳片,当然不仅仅是只有特效而已。

《流浪地球》的成功,大部分是因为在视效上给了国人一次惊喜的观影体验。那么在视效之后,我们是否开始考虑故事情节,叙事手段等其他成为经典影片所必备的要素?

因为时长的关系,影片删减了许多情节,这使得电影在叙事上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漏洞。比如女队员周倩在队友牺牲时愤怒地开枪对准火石一通乱射,她当时为什么要说“不能再死人了”?火石和队友的牺牲有什么直接联系?比如刘启一行人在初遇李一一时,为什么会遭到对方的袭击?李一一作为唯一幸存者,看见有别的救援队来了,不应该喜极而泣么?为什么反而发起攻击呢?

诸如此类的答案,全都在影片删掉的情节里。

火石护送途中不能断电,是靠人类防护服里的电量维持运转,因此周倩的队友是把自身电量给了火石,被活活冻死,才有了周倩伤心之下击灭火石的行为。

李一一遇到救援队之前,先遭遇了地球反叛军的袭击,才会误认为主角一行人对自己有威胁,从而发起攻击。但是地球反叛军的这部分内容,几乎在电影里面找不到踪迹。

还有刘培强撞击火焰之前,把空间站上的睡眠舱全部脱离开,有人说这等于让睡眠舱里的人也全体牺牲了,因为失去动力后他们会飘向无边无际的宇宙。其实并没有,睡眠舱最后是回到了地球。

一些经典科幻片,在最终剪辑上也会因时长限制而对内容进行删减,但这并不会影响故事的流畅性和逻辑上的严谨。比如《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等,但《流浪地球》的删减,却恰恰删在了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不得不说这是影片在剪辑上的不足。

不管是灾难片还是科幻片,似乎都免不了煽情的俗套内容,《流浪地球》也没能幸免,影片最后小女孩的全球广播独白部分,堪称全片最尬时刻。过多的废话和缓慢的语速,简直让人怀疑这种危机时刻哪有时间给你表达个人感想?

尽管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流浪地球》还是让人看到了国产科幻前进的步伐,我们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我们终于有一部能拿得出手的科幻作品。尽管它不是完美无缺,但万事开头难,相信只要跨出了第一步,国产科幻片说不定能以这样的高起点激发所有创作者的热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少年的你》:上映一天票房破亿不是没有道理文/晏佳

1025日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在上映一天后票房破亿,本想着十之八九是流量带动的票房,但当我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片子,不由感叹:票房破亿不是没有道理,确实是一部很不错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少年的你》讲述的是一场高考前夕的校园意外,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的故事。陈念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北野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数人的18岁都是明媚、快乐的,而他们却在18岁这个夏天提前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场秘而不宣的战斗正在上演,他们将一起守护少年的尊严。

不错的题材,还原现实

校园霸凌有多可怕?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但这也改变不了它的恶劣,不是吗?它所指代的不光是肢体上的暴力,而是指多多次通过肢体、言语、网络等手段对别人进行攻击的行为。

影片开始便是校园暴力的第一个受害者胡小蝶坠楼的场景。胡小蝶长期受到魏莱等人的欺负,我们可以说她性格软弱,但这也不该是她受到暴力的理由。

现实中的我们,尤其是少年的我们又有几个人不是软弱的呢?当别人在你的椅子上倒上红墨水,你是坐还是不坐?

当一次次的欺负得不到旁观者的一丝帮助,当你求救也得不到回应,别人只是言之凿凿的说一句:怎么只找你?不是别人?这样冷漠的言语扑面而来,你有会怎么做?

现实中不乏这样在一旁看戏的人存在,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参与暴力,所以不是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可一旦作为冷眼旁观的人,你的行为也并不亚于实施者,这是纵容。

胡小蝶跳楼后,学校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当了一个旁观者?第一反应根本不是关心她的情况,而是拿着自己的手机拍个不停,在网上议论纷纷,其实这种结果有何尝没有他们的责任,只是他们不自知。

面对校园暴力,有人会像胡小蝶一样无法忍受选择离开,但也有人不在忍受选择反抗,也有人害怕牵连自己加入施暴者的行列,而影片将这几种可能全演绎出来,真实的还原了现实。

陈念是暴力的反抗者,尽管她曾经也是漠不关心的旁人,但当她在操场上给胡小蝶盖上衣服时,她成了魏莱等人的下一个目标。

先是凳子上的红墨水,她没有忍气吞声的坐下,而一直站着等到老师上课。

然后是回家路上被堵截,直至回家路上被堵截,体育课上被球砸,被他们推下楼梯,落下满身痕,她开始请求小北保护自己。

她与胡小蝶不同,是在反抗,但更多的是想平安渡过高考,能顺利离开这前往北京读书。

而魏莱身边的另一个人同样是软弱的代表,为了不让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选择听从魏莱的命令对别人实施暴力,最后还是逃不掉被欺负。其实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吧,但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存在,为了自己的安全变成了暴力的实施者。

除此,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暴力实施者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而魏莱的原因不是小时的家庭因素,从她母亲来警察局与警察的对话,我们逐渐明白了她的极端是为什么。母亲的教育是金钱、道德高于一切,所以她不能理解生命的重要,而父亲对她的冷暴力对待也是影响他的关键。

无论是不是现实,父母是孩子的行为的风向标,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不错的选角,演技生动

影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同样也离不开演员的表现。从观影体验来看,《少年的你》选角是值得肯定的。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受到校园暴力时可以隐忍,但别人用她母亲当作谈资,一而再三得寸进尺时,她会忍无可忍。

最初遇见小北时,不愿与他过多交往的疏远,了解他后的开怀,因为他是她黑暗中的一束光,所以在他面前的陈念不再沉默寡言。

受到欺负,与母亲打电话时强忍着自己的眼泪,不愿说出事实的无奈。

小北用自己的自由换取她的未来时,她虽伤心不忍,却只能当成不认识的挣扎。

易烊千玺的小北将小混混的的样子演了七八分相似,在看到他出现时,你会感觉这就是小北该有的样子。

无论是抽烟,还是打架时,他身上彻底扔掉了偶像的形象,总能让你看到小混混的影子;而在保护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陈念时,又有着小大人的成熟,偶尔有少年该有的可爱。

除了主角,魏莱的扮演者同样精彩,人们常说一个坏人能演到让你恨,那便是演技好。影片中的魏莱同样达到了这样的结果,看到她对别人实施暴力后一副无辜的样子,在警局中一副不知生命可贵的样子,你恨不得给她一耳光,却间接反映了她的演技。

不错的结局,引人深思

结局魏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陈念也在郑毅警官的开导后,选择自首,与小北一起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们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少年失去美丽的生命,也不能说这是对的,但校园暴力的影响与危害却可以由此映射。同时,一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犯了错,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不是另一个人可以顶替的。

影片最后,陈念看到培训班有一个小女孩很异常,选择送她回家,而曾经说她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小北依旧在不远处默默保护她,只是这一次不用戴着帽子,不是在暗处,可以光明正大的看着在监控,不在害怕。

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抬头总会有阳光,我们或许不可避免遇到了成长路上的阴影,但总会过去,别忘了还有阳光。希望世界保护好每一个少年的成长,也愿我们都能看到头顶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