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农时不负春——印江自治县春耕备耕综述
春风又绿邛江大地,沃野处处耕作正忙。
春分时节,行走在印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抢抓农时、整地播种、运送农资、除草施肥的身影,放眼广袤田野,一幅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壮美画卷正在邛江大地上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及早谋划,抢抓农时,紧盯关键节点,抓细抓实各项保障措施,全力做好春耕备耕生产,着力从农田建设、粮油单产提升、主体培育、农机应用等方面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筑便道、平土地、修沟渠……开春以来,在印江县龙津街道杉木岭村、中兴街道魏家村等村组,田间地头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有序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正火热推进。
杉木岭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见习记者 余润娜 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印江,地形多山地丘陵,土地破碎,坝区较少,耕作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的限制导致耕地单产水平不高,种植效益较低等问题客观存在。提升粮食产量,迫切需要稳定和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能。
印江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一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让“粮田”变“良田”。
魏家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见习记者 余润娜 摄
今年,印江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该县按照“旱能灌、涝能排、土成方、路相通、宜机化”的标准,统筹合理规划布局,整乡、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宜机化改造、灌排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力等级,提升耕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产能,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印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全力筑牢粮食稳产丰产根基。”
粮油单产提升工程
守住“粮袋子”
走进印江县峨岭街道小泽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覆盖的一垄垄黑色地膜纵横交错,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从坡顶俯瞰蔚为壮观。
峨岭街道小泽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 张丽娟 摄
这里是今年印江县推广地膜马铃薯种植新技术的示范点。今年,印江预计栽种马铃薯7.6万亩,并在15个乡镇建设19个马铃薯高产种植示范点,推广地膜覆盖提温保墒等高产栽培技术。
峨岭街道小泽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 张丽娟 摄
这是印江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今年以来,印江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面积不减、单产提升、总产有增”工作要求,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加大优质高产品种和配套增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强化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储备、加工能力。
在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中,该县积极推广“稻+N”种养新型发展模式,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推动品种改良提升,促进良法良种配套,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同时,开展县、乡党政一把手领办高产示范田行动,以坝区、集中连片种植区域为重点,在洋溪、沙子坡、木黄、龙津等乡镇和街道建设粮食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粮食安全示范区,全力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23年,该县计划稳定粮油种植面积50.2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以上。
提升农机应用水平
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在印江各地春耕生产中,无论是辣椒整地,还是果园管护,用机械化耕种替代传统的耕作模式,已成为了今年春耕的主角。
合水镇农机助春耕。通讯员 李红艳 摄
让农机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近年来,印江持续着力提升现代农机装备质量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印江全力实施农机应用提升工程,聚焦坝区和主要粮油作物连片种植区,积极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等,加大对丘陵山区机耕路、田间道路的建设力度,推动农作物和果园茶园种植标准化,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该县在合水、木黄、天堂等乡镇积极实施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油菜、酒用高粱4个1000亩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加大机播、机插、机收等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合水镇农机助春耕。通讯员 李红艳 摄
印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到2023年末,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53.5%以上。”
培育经营主体
发展农业“领头雁”
全县新增家庭农场132户,贵州香绿缘、贵蕊农业成功入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宏源公司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在过去的一年,印江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雁阵”的步伐持续加速。
贵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记者 张玉 莲 摄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印江持续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雁阵”,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宏源公司明前茶炒制。记者 王东 摄
今年,围绕“2+N”产业布局,印江全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粮油生产中联农带农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本地发展基础好、带动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对产值高、竞争力强的招商引资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同时,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等中小市场主体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该县农业发展、助农增收的生力军。
团山村茶园明前茶采摘。记者 王东 摄
记者从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3年,该县将新培育认定家庭农场500家以上,申报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的落实,乘着渐暖的春风,在春日的田野上,激情澎湃的春耕交响曲已经奏响,印江广大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用汗水浇灌丰收的希望,以实际工作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