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音沪鸣”贵阳交响乐团上海之行系列展演圆满成功
4月27、28日晚,贵阳交响乐团参加“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展演”,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为沪上观众带来了“西部畅想”与“忧伤的浪漫”两场音乐会。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承办,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7家交响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4家民族管弦乐团(按演出时间排序)上演22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
4月27日,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联袂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与乐团一同亮相“时代交响”展演。本场音乐会,贵阳交响乐团带来了三部展现出职业乐团专业素养的中国当代作品:赵季平的《丝路音乐瞬间——音乐会小品三首》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韩兰魁的《第五交响曲:河西走廊》。
音乐会现场,指挥扬手,大军鼓和大锣引出丝路古道的磅礴之声,辉煌华丽的盛唐画卷就这样徐徐展开在观众眼前。《丝路音乐瞬间——音乐会小品三首》以端庄威严,又不乏柔美细腻与异域风情的音乐拉开了贵阳交响乐团的展演序幕。
一曲结束,在全场的喝彩中,吕思清与乐团继而又加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熟悉的婉转旋律结束的瞬间,现场再次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音乐会下半场是韩兰魁的《第五交响曲:河西走廊》。这是一部以河西走廊千年历史为背景,展现这一地理板块经历历史变迁的交响乐作品。
在最后一个乐章《绿洲》中,女高音歌唱家身着裕固族服饰缓缓步上舞台时,大家的目光中充满赞叹!女高音扬声吟唱着祁连山山歌,天籁般的歌声与恢弘大气的交响水乳交融,将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娓娓道来。
继前一晚的“西部畅想”演出后,乐团在28日晚为大家带来了“忧伤的浪漫”外国作品交响音乐会。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为本场演出启幕,欢快明亮的旋律很快掀起音乐厅内的热烈浪潮。
序曲结束,独奏顾聪手持圆号登台,在指挥张国勇的带领下与乐团一同为观众带来了格里埃尔的《圆号协奏曲》。独奏的演绎轻易地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动听的旋律集合、独特的俄式抒情风格、华丽的声响效果,将圆号色彩与音质的美都表现得恰如其分。协奏曲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顾聪加演了一首波洋诺夫斯基的《西班牙幻想曲》。
音乐会下半场上演了拉赫玛尼诺夫的《a小调第三交响曲》,这部作品被称为“作曲家的自传”与“献给祖国的抒情诗”。最后乐团加演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音乐轻柔舒缓,观众们原本还沉浸在交响曲中激动不已的情绪被慢慢抚平,乐团似在用这温柔的低语与大家道了告别和晚安。
至此,贵阳交响乐团圆满完成了在“时代交响”展演上的两场主题音乐会。此番的“时代交响”之旅是乐团作为职业交响乐团在上海观众面前的首次亮相。在出发前,从指挥到演奏员,所有演职人员都抱以十足的诚意和情谊做着悉心的准备与安排。我们希望用音乐与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希望“以乐会友”:这场展演能成为与上海爱乐者们交友的契机。
4月29日,在上海城市中心的“森林绿岛”——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一场由贵阳交响乐团担纲演出,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的惠民音乐会奏响了2023年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活动的“序曲”。
不同于传统室内交响乐的严肃与端庄,本场的户外音乐会格外充满趣味。音乐会的每一首曲目安排都是匠心独运,加之演奏间穿插着指挥的讲解,在做到普及交响乐常识的基础上,又陶冶了普通民众的音乐情操。
指挥提到,中外作品都擅用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来表现音乐内容中主角的情感互动,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与《天鹅湖》中《双人舞》音乐为例进行演绎。琴音袅袅,带给听众无尽享受。
在谈到展现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苗岭的早晨》时,指挥还让乐团首席为大家单独演奏了一段代表幽静山岭中清脆鸟鸣的旋律。琴声模拟的啼叫与栖息在现场树梢间的嘤嘤鸟鸣相互呼应着,人与自然在此刻因音乐而得以连接。
最后音乐会在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的“终曲”中落下帷幕。现场观众掌声不迭,架不住上海市民们声声叫好的热情,指挥携乐团又加演了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耳熟能详的旋律里,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了拍子,与乐团一同成为这城市绿地里亮丽的风景线。
“黔音沪鸣”草坪音乐会的落幕也标志着贵阳交响乐团在上海所有演出行程的结束。这一次的上海之行对乐团而言是一段意义非凡的重要里程:三天三场重大演出,曲目各有不同,场地上更是涉及音乐厅与户外草坪两种复杂演出环境……如同进行了一场磨炼耐力与毅力的马拉松,贵阳交响乐团跑到了终点,并以完成度较高的表现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而这,正与贵阳交响乐团一直所秉持的音乐理念与原则所契合:将美好音乐分享、传递至更远的地方。人与交响乐艺术可以相遇在任意空间,不受限制、自由生长、自由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