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 传承开新】当古法土纸遇见百年版画:铭刻岁月里的贵州记忆活动圆满落幕

当古法土纸的温润,邂逅百年木刻的深邃,再配以现场演奏的悠扬旋律,将如何共同谱写一曲属于贵州记忆的岁月赞歌?
10月8日,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承办的“【大美非遗 传承开新】当古法土纸遇见百年版画:铭刻岁月里的贵州记忆”活动圆满落幕。活动现场,古法土纸以质朴肌理奠定沉稳基调,百年木刻用深刻线条勾勒视觉韵律,而现场演奏的乐曲则为之注入流动的灵魂——三者交织共鸣,传统与现代、视觉与听觉在此完美融合,共同奏响了一曲多维感知的华美乐章。

在朗亚音乐创始人、前湖南理工学院钢琴教师,留法演奏硕士胡娅老师的指导下,吴廷睿的钢琴、欧阳灵妍的圆号与欧阳智薇的小提琴默契配合,先后演绎了《月半小夜曲》与《TRIO》两首作品。音符流转,与版画刻痕深度对话——前者柔情似水,呼应土纸的温润;后者层次丰富,暗合版画的刀法。随后,张晟轩的小号独奏《YMCA》以明快节奏打破静谧,仿佛将版画中的场景鲜活再现;而王齐麾与欧阳智薇合作的《晴天》,则以现代旋律与传统艺术碰撞出新生的火花。这些演奏不仅是听觉盛宴,更成为连接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的桥梁。


音乐渐息,观众在“铭刻的岁月——贵州百年版画藏品展”策展人马媛媛的引领下,逐渐步入版画的世界。贵州版画以其百年发展,成为映射地域文化与现代精神交融的双棱镜。它持续的艺术生命力与卓越成就,正是贵州艺术界稳步前行的重要依托。展览聚焦104件馆藏版画,汇集了浦国昌、董克俊、曹琼德等56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展览以作品题材与创作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了贵州版画百年演进史,借此向观众呈现贵州地域发展的时代画卷与文化脉络,让其在艺术欣赏中读懂贵州的时代变迁与文化底蕴。现场观众仔细聆听,目光随讲解在画作间流转,一同感受着版画与历史带来的震撼。


版画拓印体验环节中,选取了贾宜群《三更时分》、吴家华《奔腾不息》《侗寨秋艳》、蒋志伊《木头城》、董克俊《春返苗山》、刘隆基《乡情》、蒲国昌《喂兔〈草青青〉》《节日》及刘宗河《点蜡花》等九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贵州版画经典为模板,参与者亲手滚墨、覆纸、磨印。当古法土纸被揭起的刹那,黑白分明的画面不仅再现了侗寨秋色、苗山春晓等地域意象,更让每个人在亲手实践中,读懂了贵州版画从现实主义叙事到现代形式探索的百年演进。这一刻,刀刻的力度、纸韵的温润与创造的喜悦交织,让每位参与者都成为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见证者与续写人。






岁月如歌,艺术长存。古法土纸与百年版画的融合,古典乐章与现代旋律的共鸣,使传统技艺获得了当代生命力。本次活动以艺术对话的形式,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维交融,探索了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可行路径。这一实践,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回响,更为“非遗如何走向未来”这一命题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