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两会好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欧阳黔森:我心光明!越是艰难越要守住作家的良知

综合广播 | 2020-05-23 14:04
我心光明!越是艰难越要守住作家的良知

我心光明!越是艰难越要守住作家的良知

00:00 / -

记录重大事件,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代表欧阳黔森认为,重大事件之后经过理性思考的创作,体现着作家的创作态度,而这个态度就是良知。

“这次疫情,体现了很多年轻人对我们国家的认同,尤其是90后、00后的群体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出我们文化的优势,文化的自信。新冠肺炎疫情将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必须要记住的。作为作家,当务之急不是写什么,而是需要我们沉淀。”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一直关注贵州的红色文化以及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故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欧阳黔森坦言,在创作上自己有思考有想法,但需要时间的沉淀。

“现在马上写东西你是有局限的,冷静一段时间以后,思考之后再写就会理性一些,或者高度厚度重一些。这也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更反映了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这个态度就是良知。”

除了理性思考,在欧阳黔森看来,作家的良知还体现在真实地反映一个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他说,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起码规矩就是眼见为实。

“从一个作家来说,尤其是报告文学,必须亲力亲为,你不能说我听说,你不能说我抄资料,那这个创作态度说明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负责任的作家,不是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作家。”

欧阳黔森说,自己很欣赏王阳明的“致良知,我心光明”,作家遵循的善良,就是不管境况如何险恶,不管境遇多么艰难,仍然能用一颗美好的心、年轻的心去向往生活,反映生活。

“作家就自己先做到,你不是鄙视很多行为,鄙视很多世俗嘛?可能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是我们在向往,在修炼,在逐渐地去做。就是像王阳明说的,致良知,我心光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几千年不断,有很强的抵御能力。欧阳黔森说,作家要在“守良知”基础上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作家不能变的是良知,创作手法可以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