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面对面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理工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始建于1975年,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今天,防灾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振老师做客《高校招生面对面》,为贵州考生提供学院招考信息、填报志愿、专业选择等问题答疑解惑!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00:00 / -问:请介绍贵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特点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答:学校不断完善服务于防灾减灾救灾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布局和专业
结构。
现开设本科专业 32个,覆盖5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 19个、理学专业 4 个、文学专业 4 个、经济学专业 2 个、管理学专业 3 个、涉及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其中,经教育部批准,地球物理学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2 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等 5个专业捆绑为河北省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固体地球物理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问:贵校的基础配套设施情况?
答:硬件设施:学校总占地面积500余亩,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25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91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实现了校园网“主干万兆、千兆备份、支持 IPV6”的高水平传输,有线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室、宿舍和办公室,公共区域实现无线网全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
教学实验室: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问:贵校的师资力量如何?
答:现拥有教职员工556人,一线专任教师452人,外聘教师68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132人,博士121人,硕士300人。随着“人才强校”工程的不断推进,我校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本科)、省级优秀教师、“河北省理论人才五十人工程”人选、“廊坊市青年拔尖人才”等在内的…… 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聘用系统内外高级专家近50人为学校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授课教师。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同时,学院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
2019年,新入选中国地震局人才库4人,其中2人入选骨干人才,4人入选青年人才,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创新团队入选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2人;新增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新增博士研究生38人。55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正高10人;选拔校内学科带头人5人;聘用境外专家2人。目前,学校拥有省级高层次人才13人,其中2018年当选2人;学校现建有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新增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问:请介绍一下贵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答: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1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
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校,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届毕业生欧文东扎根西藏防震减灾事业一转眼就是十四个年头,谱写高原防震新篇章,为提高西藏地震监测能力,获得了连续、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我校2007届应急救援专业04102班校友李夏在超强台风“利奇马”突袭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期间,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被中宣部追授李夏“时代楷模”称号,他们都是防灾减灾救灾队伍中的模范代表,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杰出标兵,是我校“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的忠实践行者。
《高校招生面对面》由贵州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APP”、贵州普学教育共同打造。
播出时间:3月16日至7月15日每天17:00——18:00
收听调频:贵阳FM98.9 / 遵义FM90.6 / 安顺FM89.5 / 六盘水FM98.9 / 凯里FM89.1 / 铜仁FM91.8 / 毕节FM88.4
节目QQ群:1087582595
“动静新闻”APP收听方式
①扫码下载「动静新闻」APP
②点击屏幕下方电视广播
③点击屏幕上方广播,选择贵州经济广播(可提前预约节目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