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医生丨流感来了,毒株有变化,接种新疫苗是关键防线
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流感病毒活跃的信号。随着天气转凉,我们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流感高发季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身体内过往的免疫力可能“盾牌”不足。疾控专家频频发出提醒:应对今秋流感,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是保护个人与家庭健康最有效的关键措施。
为什么流感年年有,疫苗却要年年打?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我去年打过疫苗了,为什么今年还要打?” 这恰恰是流感病毒最“狡猾”的地方——变异。
流感病毒不像麻疹病毒那样一成不变,它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敌人,会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异,主要分为两种:
抗原漂移: 这是病毒表面蛋白(H和N)发生的微小、累积性的变化。正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微调,使得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在去年产生的抗体,难以准确识别和清除今年的新病毒。这是我们需要每年接种新疫苗的主要原因。
抗原转变: 这是一种剧烈、突然的变化,会产生全新的病毒亚型。这种情况较少发生,但一旦出现,可能导致全球性的大流行。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会每年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预测下一个流行季最可能“作案”的毒株,并据此推荐新的疫苗组分。今年的流感疫苗就是根据最新的病毒流行情况“量身定制”的,针对性更强。
今年流感毒株有何变化?为何“很关键”?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与去年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意味着:
既往感染建立的免疫力效果打折: 即使您去年得过流感,或者接种了去年的疫苗,您体内产生的抗体对今年新毒株的防护效果会显著下降。
人群普遍易感: 由于病毒是“新面孔”,人群中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更容易发生大规模传播和感染。
因此,“及时接种匹配新毒株的疫苗” 就显得尤为关键。这相当于为您的免疫系统更新了最新的“病毒数据库”和“武器装备”,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快速消灭入侵的敌人,从而有效预防感染,或即使感染也能大幅减轻症状,避免发展为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关于流感疫苗,您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时候接种最好?
最佳接种时间是9月至10月。 通常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在流感活动高峰期(通常为12月至次年1月)到来之前完成接种,能提供最及时的保护。整个流行季内,未接种者仍可随时补种。
2. 哪些人尤其需要接种?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建议6月龄及以上所有无禁忌症的人每年接种。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强烈建议优先接种:
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学校是流感传播的高危场所。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孕妇:可保护孕妇和新生儿。
一线医护人员。
3. 接种疫苗就100%不得流感了吗?
任何疫苗的保护效力都不是100%。但由于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重症、防死亡、防并发症。即便在接种后仍然感染(称为“突破性感染”),症状通常也比未接种者轻得多,住院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这无疑是给健康上了一道重要的“保险”。
行动起来,共筑免疫屏障
面对即将到来的、毒株已变的流感季,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接种流感疫苗不仅是一份个人健康投资,更是一份社会责任。通过广泛接种,我们可以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因年龄或健康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弱势群体。
因此,请尽快咨询您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具有资质的接种门诊,了解今年新疫苗的到货情况和预约方式。为自己、为家人,及时穿上这件“无形防护服”,安然度过这个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