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牵好“牛鼻子” 走出“牛”路子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05-17 16:01

清晨,在绥阳县枧坝镇冯村村金星组的养殖场内,牛儿“哞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响彻山头,拉开了一天忙碌的序幕。

“绥阳县营商环境好,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大,养殖环境好,适合牛的生长环境。特别是我们养殖场所在地——枧坝镇,牧草丰富,野草比较多,玉米秸秆的收购比较方便……”绥阳县鑫犇牛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海春是湖南人,在绥阳工作和生活10余年的他,谈起选择在绥阳发展养殖业的缘由,滔滔不绝。

经过2023年的精心筹备,如今,该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并与枧坝镇政府达成了合作发展共识,利用买牛渠道,帮助当地群众购入适合在贵州养殖的优质好牛。

“目前公司具备养牛能力300头,现有存栏160头,具有专业技术人员2名,具有饲养工作经历8年以上的饲养员3名,特别是2024年,我们帮助当地有养殖需求的农户在吉林省购进西门塔尔4代有200余头,已经发放下去96头。”周海春介绍道。

因地制宜发展肉牛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这只是枧坝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结合地理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不断推动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有力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

“我镇多属于高山山地地形,适合发展养殖业。目前,主要以‘专业合作社+大户+脱贫户’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养牛。今年,已带动全镇30户脱贫户共养牛96头。在养殖过程中,公司和合作社以及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技术人员等给予农户养牛技术的全程指导。”枧坝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雷杭介绍道。

2024年,枧坝镇涉及产业量化到户资金共107万,其中养牛的资金补助配比达35%以上,脱贫户每养一头牛产业量化到户政策资金补助4500元。每户每年补助不超过2万元。在政策支持下,农户养牛积极性大大提高。

“政府对我们这些养牛户,每头牛都是在4500元钱的补助,我买了4头牛,牛已经购买了一个多月了,目前来看的话,长势很好,也很健康。周海春的公司把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我们喂起来很顺利,预算一年有2万多元的纯收入。”村民余世勇信心满满地说。

看着牛栏里一排排吃得正香、长势良好的牛群,周海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他坚信,只要牵好“牛鼻子”, 就能走出“牛”路子。

“未来的发展,我想顺应国家养殖政策和绥阳县政府养殖业发展思路,将我公司打造成绥阳县养殖规模第一,同时,积极带动当地养殖业和牧草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周海春表示。

绥阳融媒 记者:贾满芬 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