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农业好“丰”景 | 甜蜜产业助增收 黔地“百果”正飘香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2-09-23 13:53

本次节目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联合制作。

黔地果飘香,百姓丰收忙。随着火龙果、猕猴桃、百香果等众多精品水果陆续成熟,黔中大地一片色彩斑斓。水果产业在贵州的蓬勃发展,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罗甸县罗悃镇布乃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的900亩火龙果迎来采摘期。火龙果是罗甸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当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生态有机肥和中草药渣等有机栽培、夜间催花补光技术种植模式,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实现了“双提升”。

该基地负责人陈维胜介绍,通过有机肥的使用,使得火龙果的根系比较发达,产出的果大、口感又好,亩产量大概达到4000斤左右。另外火龙果是个喜光作物,通过安装补光系统,产量可以达到亩产5000斤以上。作为“中国火龙果之乡”。目前,罗甸县种植火龙果面积达3.54万亩,预计今年产值3亿元。

榕江县2.1万亩百香果陆续成熟上市,走俏市场。今年预计产量8400吨,产值达到1.68亿元。当地积极开创“新媒体+产业”直播带货模式,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推动百香果产品销售量大幅提升。

榕江县网络主播王婷说:“我们把直播间放在百香果果园现场 通过直播平台让各地网友零距离感受百香果的香与甜。”

盘州市把刺梨作为“一县一业”产业来抓,通过实施“三变”改革等方式,发动群众种植了60万亩刺梨,已有40万亩进入盛果期,全市27个乡镇(街道)均有种植,12万农户38.5万多人从中受益。预计今年可采鲜果2.7万吨,农户将获采摘等费用8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刺梨采摘收购10757吨。

盘州市刺梨种植户刘素芬告诉记者:“我家是六亩的刺梨地,采得到4吨多点,老俩口子一天这会采得到300公斤。”

金秋九月,正是猕猴桃成熟的好季节,在松桃县瓦溪乡岩桑坝村,5000余亩野生猕猴桃迎来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

松桃县瓦溪乡岩桑坝村村民张育兵说道:“们这个野生猕猴桃从我们懂事以来,从历史以来都有的,一天可以打一百多斤,(按照)两、三块(一斤)收,一天可以收入四、五百块钱。”

2019年,瓦溪乡投入180万元创建300亩野生猕猴桃创新示范园项目,并邀请省、市、县级有关农技专家,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为野生猕猴桃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松桃县瓦溪乡党委书记石昊南介绍:“亩产估算平均200斤左右,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通过强村富民公司统一申请有机认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预估产值可达300万元。”

万山区下溪乡的高山刺葡萄也迎来一年一度的采收季节。围绕葡萄精深产品加工,下溪乡多渠道筹措资金200余万元购买制酒设备创办酒厂,扩宽了山地刺葡萄的销售渠道。铜仁市米贡山刺白兰果酒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长银介绍:“在我们的二期工程建起来了,通过我们的合作社也可以帮助他们销售鲜果,也可以直接送往我们酒厂进行加工,提升葡萄的附加值,让村民心里有保障,让村民增收。”目前,万山区共发展山地刺葡萄面积10000余亩。其中,下溪乡种植刺葡萄共5000多亩,每年解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1000人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

近年来,通过构建“专班+专家+战队”的贵州现代水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贵州水果产业面积持续扩大、效益不断释放、品牌逐渐打响,已初步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升级,成为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贵州水果面积从2015年的全国第18位跃居到2021年的全国第7位,蓝莓、李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猕猴桃、百香果种植面积全国前三。“十三五”期间,贵州水果产业共带动216.72万人脱贫,带动脱贫户人均年增收226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