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万村

黔村百科 | 2024-08-14 16:09

板万村发展历史

板万村,俗称“卜湾”始建于明朝,现村民大多为土著布依族。相传以前,板万一带连续两年干旱,粮食颗粒无收,闹了饥荒,饥饿一天天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大家非常着急。在灾难面前,大家经常在一起冥思苦想,最后有人提议:大家要齐心,做到有粮同吃,有衣同穿,分组上山去找野菜野果,共同分吃,坚决战胜灾难。于是,寨主就组织人员分成几个组上山找野菜野果,挖草根树根,然后把各个组找得的食物放在大锅里一起煮,然后大家一起分吃。就这样,大家在一起劳动,一起吃东西,一起想办法,克服了饥饿,渡过了难关。同时,也由于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各个小寨子、散户都搬到比较大的寨子居住,渐渐的组成了两个大寨,即板万下寨和板万上寨。后来,人们称板万的人为“卜湾”,把“卜湾”住的寨子称为“板湾”,意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居住在一起的寨子。由于“湾”与“万”近音,人们习惯吧“板湾”写“板万”,并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环境

板万村传统村落由山体环绕,面向田坝,构成了 “四面环山,一坝相守”的自然环境格局。村内古树环绕,内有细流由北向南流入,村子西面和南面有古井。板万古寨位于相对较为平缓的山坡上,顺应地势保留着古老的杆栏式建筑,平面布局以一条主要道路和多条支巷道展开,将各家各户连成片,形成片状的布局结构;在古寨入口中间有古戏台、古树群等开敞空间,成为居民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风景名胜

板万田园风光:位于板万村山下,一片田园被崇山峻岭相围,春去东来,农作物变幻着色彩与姿态;山腰是布依古寨层级展布,田中有布依人农作,路上行人往来, 鸡鸣、羊叫,宁静、安逸。

榉木群:位于板万村布依古寨中与周围,数量有上百棵,大小不等,最大三人合抱,最小胸径也在30 公分。榉木重、坚固,抗冲击,蒸汽下易于弯曲,可以制作造型,钉子性能好。榉木甚至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禁止采伐,如此多人榉木聚集一地,十分少见。

风雨桥:位于寨中的风雨桥,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是村里人平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

文物古迹

古井:板万村内有古井两口,用作村民日常供水,井水清澈甘甜,历史悠久,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潺潺流水,源远流长。

村落风貌

板万村传统村落所属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山势险峻,地质灾害频发,板万古寨在选址时避开自然冲沟区域,选择地势较为平缓,且植物繁茂的半山区域作为建村范围,一方面避开可能山洪带来的冲蚀影响,另外繁茂的植物覆盖也增加了地质的安全性。

村落选址

板万村传统村落位于山区,耕田位于山谷的“纳堂赛”平坝,穿过坝子的河流从山下蜿蜒而过,板万古寨选址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卜山公”(山名)半山腰处,村寨沿地形及道路布局,整个村寨依山傍水,背靠“卜山公”,面向“海子”(布依族山区季节性的自然湖泊),村寨处于地势较为平缓的半山腰,是能够避免遭受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风水宝地。

建村智慧

作为典型的山地传统村落,板万古寨在选址时强调村落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古寨建设选址时选择较为平缓的山坡地带,建筑整体布局依山就势,根据地形坡度划分多层台地,建筑自由交错,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开发;古寨周边较平缓的坡地则用于耕种,便于生产耕作;水系发达且平坦的平坝地区则用于良田耕作,提高村落整体耕作水平。村中有一口古井,常年流水不断,供全村人民饮用。寨边有小溪多条,可用于灌溉农田和人畜饮水,同时点缀了该村的自然风光。板万古寨选址从多方面进行了考虑,选址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当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体现了传统布依族居民对自然、生产和生活完美融合的智慧。

民俗文化

布依戏

布依戏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吸收其它艺术形式创造的一个戏种,至今已有300年历史。册亨被称为“布依戏之乡”,板万布依戏队是册亨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支戏队,现有布依戏师5人,主要演员36人,主要演出剧目有《薛丁山下山救父》《薛仁贵东征》等传统剧目与移植剧目。 古时当地布依族群众通过布依戏剧演出活动,祈求达到驱邪镇妖、来年风调雨顺的目的。布依戏中有小生、小旦、小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角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

节庆活动

板万村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祭祀崇礼

板万村布依族每年的“三月三”都要祭祀寨子里的寨神、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禾神,并制作五色糯米饭供奉。

婚丧嫁娶

村里所有的婚丧嫁娶都要请村里专门负责祭祀、占卜、禳灾、驱邪等活动的布摩来主持,布摩一直是布依族精神文化领域的灵魂人物,在布依族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婚丧嫁娶中,当地村民还会表演一些节目,比如八音坐唱等。

特色文化

布依《摩经》被称为布依族的“圣经”,是布依族摩师用来超度亡灵、消灾除病的经书,用布汉方块字记录,其包含的历史、哲学、文化、自然科学、道德礼仪等,内容十分丰富。该村现存摩经150余部。保存完好。

物产文化

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板万村的布依族妇女们人人都会刺绣,在他们的衣服,鞋子等服饰上会绣有各式各样的图案。

纺织

板万村村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纺织技术,生产出独具特色的纺织品。

布依五色糯米饭

布依五色糯米饭是板万村布依族传统的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五种色彩而得名。每年农历三月三当地居民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象征吉祥如意。

冷刀腊肉

板万村里的每家每户一到腊月都会熏腊肉,熏好的腊肉色泽金黄,肉身干燥,肥膘透明,可较长时间保存不腐败,是当地一大特色美食。

传统建筑

李应红宅院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布依族

楼基分上、下两级,先用若干根长柱和短柱搭成楼架。长柱立于下一级,短柱立于上一级,上层前半部楼板与后半部地面相平,形成前半部分吊起悬空,后半部分坐落在升起的山坡上,前面看是两层小楼,后面看是平地房。

李玉祥宅院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布依族

楼基分上、下两级,先用若干根长柱和短柱搭成楼架。长柱立于下一级,短柱立于上一级,上层前半部楼板与后半部地面相平,形成前半部分吊起悬空,后半部分坐落在升起的山坡上,前面看是两层小楼,后面看是平地房。古朴的木楼,房屋两面是土砌的泥巴墙,顶上盖着瓦片,其他全为木造结构。

罗仕国宅院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布依族

楼基分上、下两级,先用若干根长柱和短柱搭成楼架。长柱立于下一级,短柱立于上一级,上层前半部楼板与后半部地面相平,形成前半部分吊起悬空,后半部分坐落在升起的山坡上,前面看是两层小楼,后面看是平地房。房子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来圈养牲畜,第二层用来住人,第三层堆放谷物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