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河长制谱写人水和谐生态新画卷
花溪河干流为南明河上游段,是贵阳市花溪区的“母亲河”,起于花溪水库坝脚,终点为腾龙湾生态馆拱桥,长11公里。花溪河如一条纽带,串联起了孔学堂、花溪公园、黄金大道、大成山等景点,2009年获批贵州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近年来,花溪区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综合治理、持久管护、建设人文山水等方式,不断促进花溪河水清岸绿,城水相织、人水相融,河流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植被覆盖率超过80%,年入园游客量已突破500万人次,谱写花溪河人水和谐的生态新画卷。
一、 综合治理、持续发力
一是将花溪河综合治理纳入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的项目之一,从2017年起,投入了1.5亿元实施了养牛片区污水收集工程、养牛大沟综合整治工程、洛平大沟综合整治工程、花溪水库清洁型小流域、花溪河沿线污水收集处理、河道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二是实施花溪河沿线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程,整改牛角岛—黄金大道河流域主管内存在5个排口以及南北两侧二级管道存在雨污混流情况8.8公里。三是对十里河滩景区及周边上水、麦达等5个村寨农户进行了生态搬迁,涉及农户3452户8473人,拆除房屋97.84万平方米,植树造绿2600余亩。
二、河流管护、久久为功
一是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水草打捞、垃圾清理等,今年以来,增设5个河段节点河面垃圾拦截网,共计出动800余人次、船次200余次,清运水草车辆150余次,打捞水草700余吨,白色垃圾约290公斤;持续对花溪河11公里范围开展集中清理行动。二是组织民间河长、省级“青清河”志愿者等民间组织深入河道两岸巡查,认真回复各类信访件,促使全民共护母亲河。三是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捕、福寿螺丝灭治等,维护生物多样性,河滩区域内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总计千余种,其中浮游植物96种,苔藓植物31种,维束管植物897种。动物种类500余种之多。其中,浮游动物58种,底栖动物35种,昆虫236种,鱼类55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26种,鸟类89种,兽类15种。
三、山水人文、人水和谐
一是挖掘历史人文,探究徐霞客、周恩来、陈毅、巴金、老舍等历史著名人物与花溪河背后的人文故事10余例,提升市民对花溪河水文明的强烈认同感。二是国庆期间在黄金大道开展河边音乐会,促进水旅融合,吸引现场观众约1.4万人次,引流约28万人次。三是开展科普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志愿者等走进十里河滩科普馆,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接受“节水、爱水”教育,共护母亲河,共护水环境。
以上图片为花溪区文旅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