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黔陶乡:30 天攻坚推进 “两清两改两治理” 与农村卫生家庭建设 让和美乡村图景更鲜活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8-29 15:48

2025年7月,花溪区黔陶乡启动“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卫生家庭建设攻坚行动,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精选村寨,发挥党员干部“头雁效应”,聚焦环境整治重点难点,以清乱象、改旧貌为目标,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力打造一村一样板,为推动全乡人居环境从局部改善迈向整体美化“打样立标”。

“两清”,展露乡村“最美”底色

攻坚月,“清乱象”是首要任务。黔陶乡各村在样板点开展“拉网式”自查,以“扫干净、摆整齐、保安全”为标准,依靠党员、村干部带头,从自身做起,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带头对乱堆乱放、残垣断壁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经过一个月,曾经堆满杂物的房前屋后、脏乱的公共区域、常年被人忽视的角落等卫生难点痛点,如今变得整洁利落、宽敞明亮。

“两改”,构建农家“现代”风貌

黔陶乡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关键小事”,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00余户。通过“三格式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生态湿地”组合模式,厕污实现“一站式”处理;对新建农房,号召农户实现“厕屋一体”设计,引导农户转变“厕不入户”观念。同时,坚持“农建、农用、农享”原则,聚焦全乡圈舍,因地制宜推进危旧墙体、漏雨顶棚、破旧门窗等修缮改造和拆除重建。通过厕所、圈舍改造,过去让人“不忍直视”的农村厕所和圈舍变得干净、卫生,也与“时代”接上轨了。

“两治理”,焕发百姓“共治”活力

环境整治易,长效治理难。黔陶乡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方面,坚持“治当下”与“管长远”并重,因地制宜,规划引入集中处理项目,增加处置设备,积极完善基础设施。除此以外,“治垃圾”方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模式,形成保洁员“划片包干”,垃圾“日产日清”的常态;全乡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垃圾收集点全覆盖(共有垃圾收集点134个),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村民们垃圾入“桶”,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为人居环境的长效久治集聚“人气”。

据统计,攻坚月里,黔陶乡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在各村选取的样板点,共计排查攻坚点问题493个,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实行“排查-登记-整改-销号”机制,推动问题整改闭环,引入“积分制”“红黑榜”,激励各村各户主动参与,在全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395个

下一步,黔陶乡将继续按照“党委统筹+支部引领+群众参与+政策项目支持+社会企业带动”的总体思路,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卫生家庭建设攻坚行动成果在全乡推广,探索完善“红黑榜”、“积分制”评比机制,定期督查与公示,设置奖励,用实实在在的奖品激励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绘就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和谐画卷,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与归属感。

来源: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