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连续传承着的一份热爱……

第820夜|陪伴曲《借月》
一个人口只有1000多人的小山村,却因为篮球吸引超过两万人现场观赛。
赛场上,本地乡镇居民组成了民间篮球队,小伙子们拼尽全力为家乡争得荣誉;赛场边,十里八乡赶来的观众挤满看台,敲锣打鼓为主队呐喊助威;网络上,各大平台直播热度更是不减,关于球赛的故事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浏览、点赞、评论不断升温……
村“BA”对决,已经不是村民独享的娱乐盛宴,亿万网友的“屏外呐喊”,让这次乡村文体活动的欢乐与激情,在线上线下持续发酵。
提到篮球赛,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宽敞明亮的场馆、设施齐全的环境、带动氛围的啦啦队,无论如何都与“专业”息息相关。但是“村BA”的走红,证明篮球也可以“接地气”。赛场没有棚顶,观众敲打矿泉水瓶、铝盆、大镲应援,连奖品都是黄牛、小香羊、小香猪。每一个环节,都让“村BA”散发出极具乡土风格的气息。
在这里,篮球不再拘泥于特定的语境,而是下沉到乡村中,以富有本地特色、为当地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
据《台江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台江就拥有了第一块篮球场。而“村BA”的前史却可以追溯到1940年前后,其篮球历史比NBA还要久远。
已经打了16年篮球的台江“村BA”队员王胜龙,是地道的庄稼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打球都是泥巴地,篮球架是自制的,而今,村里有了标准的篮球场,打起球来也更带劲了。
除了我们印象中的青壮年运动员,这里还有不常见的“嬢嬢打球”,篮球运动在许多中老年女性间也是流行已久。
这便正是当地篮球运动基础深厚的佐证,更是贵州人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而这一份热爱也在一代代连续传承着……
“从8岁开始就接触到了篮球这项运动,便慢慢喜爱上了篮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不断地练习,发现自己的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挺好,因此就把篮球当作兴趣爱好坚持到了现在。虽然篮球被称作”巨人的运动“,但是资质平平的人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通过后天的努力、勤奋的练习,一定可以灌溉出美丽的花。”第一届“村BA”MVP欧明辉说。其实欧明辉或许只是无数热爱篮球运动群体的一个缩影。村BA最动人的,或许正是村民们对篮球运动最纯粹的热情。
“这次夺冠我而言是一次至高无上的荣誉”。解涛说。“因为我本身是一名体育老师,在我比赛的时候,全校老师同学都在关注我的比赛,夺冠之后回到学校,我也成了孩子们心中英雄般的人物,很多之前还不熟悉的同事,见到之后也会主动来和我打招呼,心里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给家乡争了光。”
“对于这次夺冠的感受最深的是球迷带给我们的震撼感,他们在现场的欢呼很特别,让球员感觉很兴奋,非常感谢观众和球迷。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打球,虽然脑子里就一个目标:赢下比赛,但还是难免会觉得紧张,这种紧张感也让我更加兴奋。”欧明辉说。
村BA的爆火给真正热爱体育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振奋与激情。来自全国各地的篮球爱好者纷纷“挤”进台盘村,在这里,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无关胜负、奖金,自愿参与,气氛始终热烈,欢笑声不绝于耳,这就是篮球赛,带给每一个热爱运动者的最本真的快乐。这场由村民们自发创造出来的狂欢,让人们看到体育的本真:热爱、纯粹、全民参与。
就像球员解涛所说:“保持内心的热爱,不管你的球技是不是高超,只要你热爱这项运动,它一定可以带给你快乐。”

编辑(实习):邓丹虹
《遇见》栏目投稿邮箱:gszsg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