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声”两年,今天她终于能说话了!
“真是非常感谢,是你们的成功手术,让我‘失声’两年后今天终于又可以说话了。”近日,在我院甲乳外科病区,张阿姨(化名)激动地对张强副主任说。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失声”?两年来她又经历了什么?
颈部肿瘤转移 辗转全国多家医院
两年前,张阿姨在一次体检中被告知甲状腺肿大,后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而且已经出现转移。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她先后辗转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但得到的回答均是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太大,就算是口服药也未必有效,最后无奈只能回到贵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病情恶化”!亲朋好友介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可是响当当的,为何要舍近求远?张阿姨遂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医院甲乳外科就诊。
仁心精术挑战极限 成功根治恶性肿瘤
住进甲乳外科病区后,科室为张阿姨做了详细检查,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气管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这种情况已属于恶性肿瘤局部晚期了,要想控制肿瘤进一步发展,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必须进行手术根治。但因肿瘤侵犯气管范围广,切除受侵犯的气管后,如何修补是当前亟需攻克的最大难题。”甲乳外科副主任张强表示。经过全院多学科专家讨论,确定了手术方案,为患者分次手术治疗,优先进行根治手术并气管造瘘,后续再修补缺损的气管。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全麻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造瘘术。手术历经6小时顺利结束,术后张阿姨也逐渐恢复中,但这仅仅完成了治疗的第一阶段。
多学科联合攻关 “失声”两年后她开口说话
虽然手术根治了甲状腺癌,但术后因为颈部裸露的大窟窿和无法说话让张阿姨整天愁容满面、焦急万分。“什么时候能修复我的气管呀?现在不能正常说话太麻烦了,还有一个大窟窿实在是不方便。”张阿姨通过肢体语言和文字书写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确保张阿姨第二阶段的修复术顺利进行,甲乳外科联合多个学科开展MDT多学科讨论。讨论中发现,由于张阿姨颈部气管及局部皮肤缺损较大,修复难度较高,甚至可能需要多次修复,术中风险大、操作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也较慢。经查阅,类似的情况在省内甚至省外的甲状腺领域几乎没有开展,相关报道也不多,这就意味着,手术团队可借鉴学习的临床经验非常之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多次讨论探究,团队最终决定在基本不影响耳廓外形的情况下,取下张阿姨部分耳软骨作为“钢筋”,以支撑气管造瘘口的修补术。术中在各科室的默契协作下,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张阿姨久违的声音又重现耳边。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在气道修补术方面的空白,大大提高了局部晚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切除性,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局部晚期甲状腺癌?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甲状腺体内,但肿瘤已明显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喉、颈部大血管、上纵膈或广泛的皮肤肌肉。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颈部包块导致的皮肤红肿破溃等。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广、创伤较大,常涉及重要器官的切除及重建,手术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处理不当,不仅肿瘤容易残留和复发,且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预后较差,这也是甲状腺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强副主任提醒,甲状腺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一经发现多半已是晚期。因此要重视甲状腺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让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如何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及处理流程

张 强
副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甲状腺、甲状旁腺以及颈部疾病的外科诊疗。2009年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毕业至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事甲状腺外科工作。2016年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普通外科腹腔镜外科手术(甲状腺腔镜手术),2017年参加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期甲状腺细针穿刺培训班,2023年西部地区甲状腺手术决赛“菁英杯”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