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这是一本现当代名家幽默有趣的散文作品集,作家们在书中贪吃、贪看、贪玩儿,在他们的笔下,所有的吃食都是人间至味,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渗透着诗意与情味。
忽然发现,原来那个年代的人,并不是“老古董”,他们是文学家,更是“生活家”。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永远有一分任性,生活才会永远有趣。
喝茶——周作人
00:00 / -《喝茶》 文丨周作人 主播丨小可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而且一定说得很好。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代表一种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葛辛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东方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
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里很巧妙地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地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
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清淡的“茶食”。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
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馆”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
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沿街叫卖,其词曰:辣酱辣,麻油炸,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乐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