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集 |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李历先生友人夏钢为动静专栏《百草集》题词
韭菜,百合科,有益肝健胃,补肾温阳,行血气等功效。中国韭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按食用部分可分为根韭、叶韭、花韭、叶花兼用韭四种类型。
韭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韭菜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韭菜又叫起阳草,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独特的香味。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 ,有助于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韭菜虽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纲目》就曾记载:“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现代医学认为,有阳亢及热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韭菜的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否则大量粗纤维刺激肠壁,往往引起腹泻。最好控制在一顿100~200g,不能超过400g。
古人把韭菜称为“百菜之王”,特别强调“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南齐周颙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韭”自然就是韭菜了。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最佳,晚秋次之,夏季最差。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
《百草集》作者李历先生是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社走出来的文化学者,在艺术之都巴黎生活学习16年,游历过168个国家和地区。从知青到定居贵州,先生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贵州茶、贵州中草药、贵州非遗等。目前创作的《百草集》以一画一中药的形式,记录、推介宝贵的中药文化,明年拟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感谢李历先生提供作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