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面对面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 大有可为

经济广播 | 2020-06-29 21: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杨陵建立的相关科教单位。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截至2020年3月,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26个二级院系、71个本科专业;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00:00 / -

近三年在贵州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录取位次

建议:

文科:高出一本线57—60分,最低位次在1985—1965,可以报,有希望;60分以上,最低位次在1964—1924,应该没问题。

理科:高出一本线86分,最低位次在11460,可以报,有希望;86—90分以上,最低位次在11460以上,应该没问题。

近三年在贵州招生的计划:

2017年计划招生107人,文史5人,理工102人(含高校专项2人,国家专项20人)。

2018年计划招生113人,文史8人(含少数民族预科2人),理工105人(含少数民族预科4人,含高校专项2人,国家专项19人)。

2019年计划招生114人,文史10人(含少数民族预科2人),理工104人(含少数民族预科4人,含高校专项2人,国家专项20人)。

亮点:由于近几年的宣传,优秀生源基地的建立,学生、家长、学校的了解,学校近几年在贵州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更加稳定,生源分布地市更加广泛。

优势:学校为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报考学校性价比高。国际交流和出国深造机会多:合作与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国际访学、公派出国。学校是国家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每年有45%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保研率近20%。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机会多:2020年,全校共有982名学生保送研究生,录取到清华大学15人、北京大学18人、浙江大学28人、上海交通大学21人、中国科学院大学46人,95%以上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式大学。

学校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为、因国家战略而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突出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积极融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

未来农业,大有可为,支撑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成立农学院,开展农业研究,如北京大学成立现代农学院、南京大学成立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现代农业科学学院等。各大知名企业纷纷进军农业领域,“跨界农业”成新潮。学校通过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与Google、华为、京东、微软亚洲研究院、慧科教育等开展战略合作等努力支撑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

2020年招生计划以及与往年相比有无变化

预测2020年学校在贵州省计划招生110人左右,计划较往年不会减少,招生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类型主要有:普通文史、普通理工、少数民族预科、高校专项、国家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由于具体计划还没有定,招生计划数最终以贵州省招生机构公布为准。

专业设置上的特点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学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和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以农林水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以解决食物生产、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食品安全、区域发展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使命,在作物生产与病虫害防控、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农林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与生态修复、水科学与农业工程、食品加工与营养安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学科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同时积极发展生物学、基础理学、信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等基础性学科,大力培育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在全国率先创办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结合学校特色与优势,学校围绕解决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学科使命,建设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学科群、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群、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学科群、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学科群等五大学科群。

2020年新增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食品营养与健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茶学、动物药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日前获教育部批准,2020年开始招生,招生计划拟定全国90名(具体各省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为准)。这是学校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成功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之后的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

参照2019年,38个专业按照13个大类招生,按类录取的学生进校一到两年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所录取的专业大类中选择专业进行就读。

学生入校后,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

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校有《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校教发﹝2016﹞136号),以规范本科生转专业工作。按照办法,学校学生在本科三年级之前有2次转专业的机会。

国际化办学和国际交流情况

国际交流和出国深造机会多。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49个国家近200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7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基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7个国家8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

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是国内“985”高校中迄今唯一与美国高校合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首届“3+1”国际班50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41名学生获得康奈尔大学、瓦赫宁根、UBC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通知书。2020年新增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日前获教育部批准,2020年开始招生,招生计划拟定全国90名(具体各省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为准)。这是学校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成功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之后的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

联合培养,国际访学: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2+2”、“3+1”等培养模式,实行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如: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德莱德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斯旺西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00余名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

毕业生公派出国: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签约单位之一,近年来先后公派16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2020有268名本科生毕业出国深造,到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等知名高校求学;65%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出国深造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澳洲。

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298人。

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

多元化人才培养:

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按“厚基础、宽口径”要求,设置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实行一、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分专业培养。从2014年开始,逐步推进按类招生培养,2019年,全校有38个专业按13个专业类招生。

“产学研”人才培养特色。立足校内育人平台,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创建了包括校内及校外200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突出学生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培养,将人才培养引入生产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区项目,成立创新实验学院,构建以现代生命科学为核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2+X”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农林院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留学),积极开展“2+2”、“3+1”等模式联合培养。先后与国外15所高校签订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办环境科学专业“4+0”项目。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指导学生选专业、选课程,培养学术兴趣,引导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进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实行辅修和双学位制。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专业和个性发展的意愿,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

深入推进“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331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三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通、产学研融通。三递进: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发展三段递进培养,在 1-2 年级进入通识教育阶段,2-3 年级进入专业教育阶段,3-4 年级进入个性化发展阶段。一卓越:培养卓越人才。),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推进交叉培养,打通课程选择通道,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需要。目前学校已经着手推行三学期制改革,启动了“大学生卓越成长计划”“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与1000余家全国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举办大型就业洽谈会8场次,行业招聘会6场,提供校内宣讲、笔试、面试、签约等招聘活动3000余场次,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供需比达到8.5:1。

学校从学生一开始进校就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的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业训练,50%以上学生能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就业很多到世界包括咱们国家500强的企业,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去创业。

深造:

鼓励学生考研,毕业生通过努力,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每年做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近20%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2020年,全校共有982名学生保送研究生,录取到清华大学15人、北京大学18人、浙江大学28人、上海交通大学21人、中国科学院大学 46人,99%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总体升学率45%以上,部分专业达70%以上。

作为贵州考生,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通过学校招生网、微信等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有关招生政策、往年录取分数和录取位次等情况;认真阅读学校当年本科招生章程,准确了解学校当年在该省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及专业录取有关要求,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收费较高,要求考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同时建议相应的语种考生报考。

2.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专长、个人特质、兴趣爱好和高考成绩等情况,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兴趣与爱好的专业报考,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学校专业录取实行分数优先原则,填报专业志愿时将最感兴趣的专业放在前面,各专业志愿之间要有梯度,可以根据往年各专业在贵州录取分数情况对学校各专业进行排序,便于参考。

3.在对待是否服从本校专业调剂时,建议服从调剂,这样可以增加被学校录取的机会,如被录取到你不十分满意的专业可在一年后按学校有关转专业政策,申请转专业。如果填写“不服从”就意味着学校只考虑你所填报的专业,若因分数不够导致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被录取,则有可能导致退档并滑档,减少被录取的机会。

4.注意各专业对于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参考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选择填报专业,有色弱或色盲的考生要注意避开学校的农林类及涉及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专业,色盲的考生还要注意避开学校环境设计和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

《高校招生面对面》由贵州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联合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APP”、贵州普学教育共同打造。

播出时间:3月16日至7月15日每天17:00——18:00

收听调频:贵阳FM98.9 / 遵义FM90.6 / 安顺FM89.5 / 六盘水FM98.9 / 凯里FM89.1 / 铜仁FM91.8 / 毕节FM88.4

节目QQ群:1087582595

“动静新闻”APP收听方式

①扫码下载「动静新闻」APP

②点击屏幕下方视听

③点击屏幕上方广播,选择贵州经济广播(可提前预约节目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