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丨声音课堂【古诗词小学堂】今日霜降——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原创 | 2021-10-23 09:42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声音课堂》2021特别策划——《古诗词小学堂》,带你了解古诗词里的传统节气。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元稹走近云尽天高、木落雁飞的霜降节气。

↓↓点击下方音频,进入上课时间!

【课堂笔记】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早晚天气较冷、中午有点暖,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杀兽而陈之,宛若祭祀,是说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再食用,就像祭祀一样。

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陆游就有诗描写霜降将至的景象:“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三候蛰虫咸俯:蛰虫就是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霜降之后,蛰虫也全部藏进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正如黄庭坚在《谪居黔南十首·其二》中所描写的:“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点击音频,感受诗意中的“霜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