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文件大家谈丨肖郎平:贵州开放的历史性大突破
他们或许曾经在黔工作生活,或许与贵州有不解之缘,或许是在黔创业工作生活的“贵人”……不论天南海北,新国发2号文件成为他们的关注焦点——
继2012年国发2号文件之后,今年国务院再次以2号文件形式推出支持贵州发展的意见。两次2号文件,不是巧合,而是彰显了中央对贵州特别关心的深情和空前支持的力度。
春风送暖入屠苏。贵州人民对中央深怀感激之心,对前途充满憧憬的振奋之情。于我而言,两份文件想到贵州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两个大逆转,尤其期待贵州开放的历史性大突破。
两个国发2号,几辈子遇不见的盛况
放眼全国,中央和国务院为支持某个省(市、区)出台意见的情况,不算少。但是,两个2号文件就意义非同一般。要知道,本世纪以来连续19年占据中央一号文件地位的都是“三农”工作。换言之,两次把支持贵州发展的文件仅次于一号文件之后,格外厚爱,格外殷切,格外有力。
这种厚爱,从两份文件开宗明义的表述中就可以看出来。老文件指出,贵州进入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是,“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新文件一脉相承指出,贵州十八大以来取得重大成就,同时,“贵州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比较其他省区的相关意见,除了赣南苏区振兴计划等极个别外,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措辞直接出现在文本中是很罕见的。
2012年,我在珠三角接到重归贵州的邀请时内心有点摇摆,毕竟贵州总体落后而且特别担心工作观念上存在冲突。诱惑则在于,我相信贵州将开启经济快速发展的窗口期,有机会见证并记录一段难得的时代变迁史。事实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就GDP而言,贵州从当初相当于东莞市的一半如今反超近一倍。
我踩着第一个国发2号文件的鼓点重归贵州,又在贵州再次迎来第二个国发2号文件,这种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永生难忘的。对四千多万贵州各族人民来说,这种体验也是好几辈子都未必赶得上一次这样的盛况。
旧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后发赶超“黄金十年”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国发2号文件将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再创新的“黄金十年”。
贵州为什么能摆脱边缘化宿命
贵州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正是在全省奋发有为后发赶超的氛围中,我从2014年开始着手研究,也就有了2020年出版的《西南大逆转》这本专著。
虽然研究的主题是经济发展,但书的开头并没有直接讨论经济,而是把政治因素作为头等大事。历史经验证明,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史和中央政府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包括最早研究基本经济区的冀朝鼎等学者在内,都指出了经济地理学背后的政治因素。
从历史上的全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来说,汉唐时期中央政府还在努力由北而南缓慢开发西南地区,但是,晚唐以后经济中心不断向东南迁移。这种开发史的空间大拐弯,注定云贵等西南地区无法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经济区位置图
在上一个十年中,贵州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等经济要素得到空前完善,初步具备内生发展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贵州就从昔日大后方变成面向东盟等地区的开放前线,实现了空间上的大逆转。
贵州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彻底改变边缘化格局的命运,离不开中央的空前重视和空前支持,也离不开中央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有力擘画。在上一个同步小康的阶段贵州没有被落下,在下一个共同富裕的时期贵州也不会落下,这是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生动说明,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佳注脚。
两个国发2号文件,两个大逆转,一段历史佳话。
大开放,贵州发展史的新突破
对比两个国发2号文件会发现,老文件更多的是雪中送炭,重点解决贫困问题、民生保障以及基础设施瓶颈;新文件不是老文件的简单升级,而是既有升级也有大突破。
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的战略定位包括“四区一高地”,即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文件的利好是多方面的。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是对大数据的超越,产业范围更大链条更长,不是简单的升级。这对贵州培育产业增长点是极大的利好。
相比之下,战略定位中除了原有工作的延续之外,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大开放战略分外引人关注。去年11月29日,全省召开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至今,各地还在陆续召开同一主题的会议。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非常强烈的大开放信号。
2015年,国家发布一带一路倡议,有关路线图中西南地区唯独缺少贵州。有的官员和媒体大声疾呼,担心贵州被抛弃。当时,我就在评论中表示,贵州没有被“一带一路”抛弃,舞台搭好后,到底演什么角色还是靠自己努力。没想到,短短几年,贵州就迎来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性机遇。
事实上,大开放是贵州崛起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外贸是贵州的一大短板,反过来说就是有巨大的潜力。对比邻近的广西云南,贵州短期内就有若干倍乃至十倍的成长空间。
贵州大开放,一定要思想大解放,不能再以西南大后方自居或自卑。我们应当认识到,应该有“西南之西南”“中国之西南”“世界之西南”的不同层次。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学习用“世界之西南”的大视野来看待问题谋划贵州对外开放之路。
在漫长的千年历史长河中,贵州几乎没有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或文化交流,从来不是目的地,也不是出发地,只是偶尔遥遥观望中南半岛和南亚国家境外过客的围观者。
但是,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开放带来了历史性大突破的机遇,也为贵州培育开放经济增长极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如今,贵州成为外国客商的目的地,同时,贵州成为自身走出去的出发地,成为奔向世界的主角。
在《西南大逆转》一书中,我提到,云贵在中国形似雄鸡的地图中处于软腹区,“哪一天,中国的软腹区强壮起来了,中国就至刚至强了。”我深信,这一天一定会来;我也深信,这一天就要来了。
中国的C形软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