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周之江“与书重遇”——《查令十字街84号》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查令十字街84号》1
00:00 / -
《查令十字街84号》2
00:00 / -
《查令十字街84号》3
00:00 / -
《查令十字街84号》4
00:00 / -本期领读者:周之江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
周之江,男,上世纪70年代生,中文专业,曾在媒体工作十八年,现供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少时即习字刻章,皆不足道。嗜读书,喜爬格子——严格说是敲键盘。曾与人合著出版《贵州古村寨》,个人著有《小吃纪事》《大时代的小注脚》等。
之所以谈“与书重遇”,大概因为,世间可以重温的东西不多,好在书籍、电影、音乐和美食不在其列。单说图书,就跟邂逅故雨旧知有些相似之处,情怀杀和辣眼睛的可能性,一半一半。不管怎样,真正的好书,终归“不厌百回读”,隔上些年头,再度遇见,展卷还能“添新味”,这样的书籍或是朋友,绝对值得珍惜。
本期书籍:《查令十字街84号》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周之江找来看了,起因是推荐的朋友不少,说是致敬了一本他情有独钟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
从一九四九年秋天开始的二十年间,她的信越洋过海寄到伦敦的一家古旧书店,有时候,还会附上一包牛舌或者一匣鸡,汉芙和那些可亲可敬的英国绅士小姐们的通信在上世纪70年代结集成《查令十字街84号》。
汉芙是个真正的性情中人。一九六九年四月,在听说弗兰克的死讯后,她给在伦敦旅游的朋友写信说:“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前前后后,周之江起码送过至少三四十册《查令十字街84号》给友人,他说:“此真好书,每读必感动不已。”几年前重读,记录下这样一段文字——“出门携《查令十字街84号》一册,昨天开始重看,还剩不到半本,在公交车上一口气读卒。这些书信往来的年代,正是战后英国物资短缺、配给供应之际,书店的塞西莉女士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写给海莲的信中说:‘我必须赶紧通知你:今年圣诞节可千万不许再寄礼物来。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不用配给了,稍好一点的店里头也能买到丝袜。’”
愿有岁月可回首,并与深情共白头。今天,与周之江一起共读《查令十字街84号》……